人说自己曾跟随师父为王公贵族修建陵墓时,见师父使用了一种三合土替代大量石材,结果陵墓修得又快又结实,不知道这种办法能不能用于修建城墙。
杨延昭一听说此人是长孙一秋的徒弟,就好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马上吩咐手下人听其安排,按其所说方法去做。这名石匠叫人将煮得很稠的糯米浆把三份石灰、七份粘土混合成黏黏的“三合土”,再将其当做粘合剂,把大大小小、形态不规则的石块都砌在一起,夯结实后一层一层往上砌,结果城墙修建速度比之前快了好几倍,尤其在三合土干燥后,这段由三合土粘合在一起的城墙犹如一块巨大的磐石一般坚固,并且每块石头间都填满了三合土,没有一点缝隙,使人难以攀爬。
杨延昭见状大喜,下令全部按此方法修建城墙,结果全部城墙提前几个月修建完工。杨延昭站在刚修好的城楼上,看着坚固的城墙,心中终于有了底气,自己手下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老兵,虽然体力不如年轻人,但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没有一个人会当逃兵,有了这坚固的城墙,就能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出这些老兵的潜能。杨延昭还将逃难的百姓和城外的村民全部都召入城中,与城中军民共同抵御强敌,一切准备就绪,辽军便已到来。
辽军刚一到达,就将遂城团团包围,萧达凛本以为拿下这座缺兵少将的小城易如反掌,不待大军休息就马上指挥辽军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面对十倍于自己的辽国大军,杨延昭召集城中所有壮丁,与自己部下士兵一起上城墙坚守不出。辽军骑兵擅长平原作战,却不善于攻城,宋军虽然人少也不如辽军彪悍,但老兵经验丰富,占据城墙居高临下,利用长矛、弓箭和石块,一次次将辽军击退。
在多次损兵折将后,萧达凛只得暂停进攻,在城外扎营,将遂城团团围住,并调来攻城利器石砲。这石砲也叫投石机,以前宋辽双方交战时也经常使用,只是这次辽军带来的十几架石砲,是由一个西域人为辽军所造,比以前宋辽双方交战时使用的石砲高大了许多,威力更是惊人,辽军此次一路上顺利攻克大大小小多座城池,全靠这十几架石砲的功劳。
石砲投出的巨石从天而降,一次次击中城墙,虽然这三合土城墙比一般的城墙还要坚固,无奈这次辽军石砲投出的巨石远比普通石砲投出的石块大了许多,其冲击力太大,被其击中的城墙多处垮塌,辽军趁机集中重兵猛攻城墙垮塌处。
眼见情况岌岌可危,杨延昭急忙召集所有休息和受伤的军民都投入战斗,自己一手持枪,一手握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