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站在垮塌的城墙缺口上,与城中军民一起奋力抵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军民齐心协力,同仇敌忾,打退了辽军一波接一波的进攻。
可是这辽兵犹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杀了一波又一波,眼看就要冲上垮塌的城墙上来,混战中杨延昭手臂被砍伤,正在危急关头,杨延昭部下偏将常盛带领一群军民赶了过来,其中一个中年大汉,以鹅卵石为暗器,专打辽兵头部,而且一下一个准,将冲上来的辽兵接二连三击伤,众人趁机将冲上来的辽兵又赶了下去,暂时堵住了缺口。
眼看天色渐晚,双方都付出了惨重损失,萧达凛原本想速战速决,没想到宋军异常顽强,而在双方短兵相接的混战中又无法使用弓箭和石砲,看到辽兵都尽显疲态,况且宋军已是瓮中之鳖,萧达凛下令辽军暂停进攻,回营休整。
杨延昭得到了喘息的机会,顾不得自己手臂受伤,急忙召集众将领商量对策。看到多处坍塌的城墙,城内军民人心惶惶,众人都明白,双方实力悬殊过大,以城中现有的兵力,要抵御强大的辽军,全靠坚固的城墙,现在垮塌的城墙要修复好,最快也得十天半月,即使能把城墙修复好,面对辽军的石砲,仍然不堪一击。因此明天辽军发动进攻,必定城破人亡,故而众将领都默默无语。
见大家都没有好办法,杨延昭只得为众将士鼓鼓劲,简单部署了下一步作战方案,只待明天拼个鱼死网破。会后杨延昭召见了那位用鹅卵石当做暗器的大汉,这人原来是常盛将军家的仆人唐贵,这次从京城送来家书和夫人做的棉衣,还没回去就遇上辽军围城,于是跟着常将军一块儿出战,没想到能够立下大功。
在送走众将领后,杨延昭独自一人借酒浇愁,望着窗外呵气成冰的夜晚,杨延昭心中更是一片冰凉,因为他非常清楚现在自己面临的只有三种选择,却都是不归路:
第一种选择是继续守城,但城中军民伤亡过半,双方实力悬殊巨大,唯一能够抵御辽军的城墙已经被打破,明日一战必败无疑,残暴的契丹人定会屠城,自己以身殉职是对皇上尽忠,但想到跟随自己多年的部下得不到好的结果,尤其是城中无辜百姓也会遭殃,不觉得潸然泪下;
第二种选择是投降,而向杀父仇人投降,这简直是天大的耻辱,不仅会毁了自己名节,还会株连九族,那是万万不能做的;
第三种选择是突围,带着这些残兵败将突围,面对辽军铁骑,只会是羊入虎口,更何况一旦遂城失守,辽军便直逼京城,即便突围成功,回去也是死罪。
正在踌躇之际,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