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心,在五季诸僣伪之君为可称也。”[10]南宋中期以后,“莫详〈戒石铭〉之所自者”终于成为过去,宋太宗《戒石铭》源于孟昶著《官箴》已成为无法掩盖的公认的事实。扈仲荣等所编《成都文类》卷48《箴》收录此文,庆元三年至五年(1197-1199)任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的袁说友为此书作《序》。《四库全书总目·史部·载记类》明确指出:“今世官署戒石所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四语,自宋代以黄庭坚书颁行州县者,实摘录孟昶广政四年所制《官箴》中语。”
第三,孟昶对官员的告诫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部分加以施行。他所任用的御史中丞杨昭俭便尽力贯彻其反腐倡廉的意图。宋人马永易《实宾录》卷8《杨雕》称:“伪蜀杨昭俭仕孟昶,为御史中丞,击搏权贵,正色当官,时号‘杨雕’。”人们往往将孟昶与李煜相提并论,其实孟昶在政治上并不缠缠绵绵,而是敢作敢为。如张业因有功于后蜀而官至司空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又加司空兼判度支。此人“性豪侈,强市人田宅,藏匿亡命于私第,置狱,系负债者或历年,至有庾死者。”对于这个位高权重的贪腐高官,孟昶仍严惩不贷。史载,“(张)业入朝,蜀主命壮士就都堂击杀之,下诏暴其罪,籍没其家。”[11]又如申贵历任昌(治今重庆大足)、渝(治今重庆市渝中区)、文(治今甘肃文县西)、眉(治今四川眉山)四州刺史,他所在“残虐聚敛”,孟昶将其“下狱”,并“赐死”。“人皆相贺”。[12]与孟昶的反腐倡廉举措有关,后蜀也不乏廉吏。如后蜀的元老重臣、官至守司徒、平章事、判三司的赵季良便受到蜀地民众的爱戴。史载,他“性宽厚,居常无喜愠之色。”“所上遗表言不及私,蜀人韪之。”[13]又如保宁军节度使张公铎“为政严猛,僚吏畏惮民。时承前蜀之弊,狱讼繁多,案牍堆积。公铎量其所犯,随意裁决,无不称当,在任六年,民被其惠。”[14]总之,确如杨伟立先生在《前蜀后蜀史》中所说:“孟昶的政绩,主要在整顿吏治方面,所以后蜀吏治比前蜀修明。”[15]
[1]陶宗仪:《说郛》卷17《野人闲话·序》,商务印书馆本。
[2]吴任臣:《十国春秋》卷56《后蜀九·景焕传》,徐敏霞、周莹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3]《说郛》卷17《野人闲话·颁令箴》。
[4]王明清:《挥麈录·余话》卷1《景焕述野人闲话》,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