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年,金兵攻占辽上京,辽朝覆亡。公元1124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残部,沿丝绸之路从阴山土默川地区向西越葱岭到达中亚,建立西辽王朝,该王朝在中亚地区统治近百年时间,是中亚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当时,欧洲地中海沿岸讲拉丁语的基督教国家把西辽(契丹)当成中国,契丹也就成为拉丁语“中国”的称呼(Kathay)。西辽立国中亚后,与占据东欧的东斯拉夫人建立的基辅罗斯公国建立密切关系,中国内地的丝绸通过契丹转卖基辅罗斯。居住在东欧南部的契丹人,还陆续迁到基辅罗斯居住,并且充当西辽与基辅罗斯贸易的中间商,所以,当时基辅罗斯公国并不知晓统治中国的南宋和金王朝,误将西辽当成中国,故而将中国称为契丹,以致于俄语至今仍称中国为契丹(Kитáй)。辽朝在与西方交往的同时,与北宋王朝也保持密切联系,通使和贸易十分活跃。北宋著名的人物,如沈括、欧阳修、苏辙、包拯等,都曾出使辽国。辽中京专有汉人养蚕织绸,作为送给宋朝的礼品。
蒙元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空前活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骑兵,沿着草原丝路横扫欧亚大陆,建立起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四大汗国和元朝,把欧亚大陆连成一体。蒙元时期,不仅把的南道和北道联系起来,也把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以及四川、云贵通向南亚的道路,还有中国东南沿海与波斯湾、地中海及非洲东海岸的海洋丝绸之路联系起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进入了最为繁荣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仅在欧亚大陆北方,就形成了4条大道:1、从蒙古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道路,包括天山以北路线,准噶尔盆地以北沿线,越阿来岭,经新疆北端也儿的石河的路线。2、南西伯利亚各部间的东西交通路线。3、从河西走廊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路线。4、从中原内地通往中亚的道路,包括从大都(今北京)通往蒙古和林的驿道,从大都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的驿道)和上都至辽阳行省的驿道。自此,蒙元时期创造了最为繁荣的景象。元朝著名的大都和上都两京,成为各国商队汇聚之地。大都“外国巨价异物,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马可·波罗游记》)。上都城“煌煌千舍区,奇货耀日出。方言互欺诋,粉质变初质。开张益茗酩,谈笑合胶漆”(元·袁桷:《开市十咏》,《清容居士集》卷16)。公元127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及其父亲、叔父,从威尼斯出发,进入中亚后,转经丝绸之路的南道进入河西走廊,考察了联系河西走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