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丝绸之路(6 / 7)

夏鼎 鼓元吉 6212 字 2021-06-07

草原丝路驿道上的名城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又折回,转经河套进入天德(今*),踏上的南道,于1275年到上都觐见忽必烈皇帝。马可·波罗甚得忽必烈器重,曾奉命沿西南丝路赴云南及南洋一带巡视。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17年后,于1291年奉命护送阔阔真公主,从泉州乘船抵波斯湾,与伊儿汗国君主完婚。1295年,马可·波罗返回威尼斯。《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记载了上述陆地与海上丝路的情况,尤对草原丝路记载精确,是令人信服的亲历记。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在元上都遗址发掘的大量汉白玉建筑构件,以及在*和阴山以北敖伦苏木元代古城发现的景教碑,证实了马可·波罗对元上都的描述和对阴山南北景教流行情况的记载都是真实的。关于蒙元时期东西方及南北文化交流的文物,在内蒙古还有许多发现。例如:在额济纳旗黑城南墙外侧,保存有元代清真寺遗址;在*东郊白塔村,发现钧窑大香炉和一批越州窑名贵瓷器;在乌兰察布明水元墓中,出土有纳失石辫线锦袍及绣有狮身人面像的刺绣图案;在赤峰地区发现元代伊斯兰教墓石和景教徒瓷质墓碑;在包头燕家梁、赤峰翁牛特旗等地发现的元青花瓷器,其青花颜料为西方产品;在赤峰出土有元代驿站印信“富裕站印”铜印;在乌盟四子王旗发现元代驿站遗址和巨型敖包等等。在元代确已达到极盛阶段。

历史进入14世纪下半期,明朝代元而立,与北方草原的战争不断,明朝修筑万里长城,设置边关重镇,一时隔断了草原与中原的联系。清朝时期,草原丝路也没有恢复到昔日的规模。但是,明清两朝中西交流以及草原与内地的交往一直没有中断。明朝时,一批欧洲传教士来华,徐光启译有《几何原理》,蒙古草原诸部与明朝由战转和,互通关市,内地汉族人民帮助蒙古人筑城建房,草原上出现了青色的城(即今*)。清朝时期,对西方的丝茶贸易较为繁荣;土尔扈特蒙古部从伏尔加河流域,沿着草原丝路辗转回归;内地边民“闯关东”、“走西口”,来到草原地区垦殖谋生;从草原丝路北行再西去的山西籍旅蒙商队,往返于乌兰巴托、科布多和莫斯科之间,那一串串艰难行进的驼队和驼铃,唱出了古老乐章的尾声和余韵。

岁月悠悠,绵延万里的,一直是沟通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道;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古老文明交流的汇合地。与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相比,草原丝路分布的领域更为广阔,只要有水草的地方,也就有路可走,故的中心地带,往往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如匈奴时代主要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