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和南唐社会的命运(5 / 13)

夏鼎 鼓元吉 11656 字 2021-06-07

弟李从善曾与大臣钟漠在李璟面前诬李煜“器轻志放,无人君之度”。“元宗殂,未御梓宫,从善辄从徐游求遗诏,游厉色拒之,至金陵,具以事闻,后主素友爱,略不以介意.愈加辑睦,进封韩王”。[宋]陆游:《南唐书》卷3,《后主本纪》,中华书局1985年版,丛书集成初编本。后李从善出使宋朝,被宋太祖扣为人质,“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2,《南唐世家第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而“后主愈悲思,每凭高远望,泣下沾襟,左右不敢仰视”。“后主愈悲思,每凭高北望,泣下沾襟,左右不敢仰视。”并作《却登高文》,内有“怆家难之如毁,萦离绪之郁陶。陟彼冈兮跂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之句。马令的《南唐书》及《新五代史》等都有记载。此后,他又写《谢新恩》等词怀念从善。李煜身为帝王而有着某些普通人的“善良”品德,这是很多人所未能理解的,其实,文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善”字,李煜词作达到辉煌的程度,恰恰有他的善的一面深深打动着读者。

这里要说到一个问题,人们多指责李煜大肆理佛,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是南唐灭亡的原因之一,还以“宫中造佛有十余,出余钱募民及道士为僧,都城至万僧。悉取给县官”[宋]陆游:《南唐书》卷18,《浮图、契丹、高丽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为例,举出劳民伤财之处。然而凡是都有双面,正是由于他大力崇尚佛教,重纲常伦理,才使得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庙朝廷人鬼皆失其序”[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14,《唐家人传·:序》,中华书局1974年版。之称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南唐成了例外。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李煜获得了民众一定的支持,南唐老臣而后退隐的名士史虚白,在《钓矶立谈》中谓后主:“好生戒杀,本其天性”。温和的执政方式正适合了五代十国时期人民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以致在金陵被围之时,军民上下一心,誓死保卫。军校马承信、马承俊兄弟坚守东西二城门,奋战三昼夜,英勇壮烈牺牲。而坚守南城门的将士也是力战抗敌,直到最后一人一马,全身血污不成人形,倒卧血泊,壮烈殉国。除黄甫继勋外其它无一人叛国投敌。如果李煜只是一个只顾大肆崇佛的无能昏庸之辈,那就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军民为其誓死效忠呢?

二、政治层面:有御臣之能

如果说能力的话,李煜无论政治外交,可能无法与其祖李昪相比,然而却绝不是昏庸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