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务,好生戒杀本其天性。”(史虚白:《钓矶立谈》,中华书局1991年版。)陆游《南唐书》亦载:“论决死刑,多从末减,有司固争,乃得少正,犹垂泣而后许之。常猎于青山,还如大理寺亲录系囚,多所原释。”这种以皇帝国君身分直接问刑狱,甚至亲自去监狱释放在押囚犯的做法,招来大臣非议,中书侍郎韩熙载即面奏:“中书侍郎韩熙载奏,狱讼有司之事,囚圄非车驾所宜临幸,请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宋]陆游:《南唐书》卷3,《后主本纪》,中华书局1985年版,丛书集成初编本。大臣敢于提出给皇帝处以罚款,这本身也说明了李煜运刑宽松。
正因为李煜力挽国势、实施“善政”,所以南唐国才在宋朝已经建立之后,仍能以金陵(南京)为都城,维持十五年之久。对此,历代学者儿有定论。距李煜仅三十年的欧阳修在其《新五代史》中称赞李煜“天资纯孝”。清代王夫之在他的《读通鉴论》中也称赞李璟父子“无殃兆民,绝彝伦*之巨惹。……生聚完,文教兴,犹然彼都人士之余风也”。
作者:格羅索2009-4-506:29回复此发言
--------------------------------------------------------------------------------
3[转]后主是个有为之君,惜乎时不我予,乃至身死国亡
李煜对待臣下宽宏平和,“南唐主颇留情乐府,监察御史张宪上疏曰:‘道路皆言以户部侍郎孟拱宸宅与教坊使袁承进。昔高祖欲拜舞人安叱奴为散骑侍郎,举朝皆笑。今虽不拜承进为侍郎,而赐以侍郎居宅,事亦相类矣。’南唐主赐帛旌其敢言。”李煜立小周后时,“燕群臣,韩熙载等皆赋诗以风,南唐主亦不之谴也。”[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五,《宋纪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还称赞韩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卷62,《南唐世家第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史料载,李煜为杀潘佑之事,曾多次自责。李煜怒杀了潘佑并监禁了附议潘佑的李平后,很快查明潘佑忠心,即刻痛恨不已,于是不但厚抚其家,而且语及潘佑之事往往停食投馈,并作感伤之文。
李璟曾几次更换继承人,并未打算立李煜。但依次递补而继位的李煜却能“事元宗尽子道,居丧哀毁,杖而后起”。继位后没有出现宫廷斗争,与他能努力团结兄弟、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宽怀仁厚”有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