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率降低,朝廷这才让一代代的斋院(贺茂斋院,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昭文馆、国史馆之类的机构)文臣们致力于简化假名的写法。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钱惟昱甚至产生了在日本开印书作坊的冲动——如果这个时代日本的书籍价格一下子跳水个九成以上,让所有日本抄书人都失业的话,是不是有可能从此阻断日语作为一门**的书面语继续发展下去呢?
本着这个想法,钱惟昱命令蒋洁茹把所有书籍按照80文钱一卷的成本价抛售,立刻引来了日本商人们的疯抢。甚至于后来都有吴越船队当中的商人私自伪装成日本人或者请托日本人购入——因为这个价钱,他们就是运回国内都有得赚一倍以上的利润!
当然,钱惟昱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不得不稍微把书价抬高一些,抬到100~120文一本,一来是避免自己人钻空子倒回国内去。二来则是出台了限购手段——来买书的商人必须是在国司那里注册登记过的大商户,如果是散户来买的话,每本书只许买一册,也就是只能供自己读书,而不能规模倒卖。这些举措实施后,才算是压制住了巨利诱惑带来的投机。
在钱惟昱把书带来之前,日本本土因为识字的人本来就不多,这些人的劳动力自然金贵。一本手抄书,动辄好几贯钱的价钱;如果是流传不广的“奥义秘籍”,那就更不用说了,几十贯都有可能。
而此前的吴越和晚唐时期的商人,虽然有带来一些雕版书籍,比之日本人的手抄书固然是便宜了好多倍,但是因为国内就要将近一贯钱一本,再加上海运的成本和海商追求的高利润;一本书平均也要两贯多到三贯。
现在钱惟昱开出的书价是100文,也就是相当于砍掉了九成五的书价!这能不让日本读书人疯狂么!原本这个时代的日本人所知道的唐土诗人文豪,也就仅限于白乐天、元微之而已——
在钱惟昱来到日本之前的20多年,约摸中原是后唐末年的日后,日本名士大江维时编纂了一本在日本文学界影响力最大的汉诗诗集《千载佳句》,共收录中日两国历代诗人的名篇1100多首。其中白居易一人的诗作就占了530多首,相当于全书的一半篇幅,元稹的差一些,也占了将近两成。可见这个年代,日本人只认这少数几个晚唐大文豪。
如今,托廉价倾销书籍之福。钱惟昱自己的《沧浪集》也在短短三天时间里售完了三千多卷。考虑到这个时代日本全国也就七百万人口、一百三五十万户的规模,再考虑到日本的文盲率。这个销售数额已经足够让日本将近两成的识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