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冻得发肿的小手,慢慢接过馒头,便急急忙忙的一边颔首称谢,一边转身激动的向老人喊道:“奶奶……奶奶……快醒醒……咱们有馒头了……咱们有吃的了……”
听到小女孩清亮的喊声,半躺着倦缩成一团的老人费力的睁开眼睛,看到小女孩手里拿着馒头,伸手指向眼前的年轻乞丐,口中连连称道:“大哥哥……大哥哥给我们的馒头……”老人吃惊的看着眼前的年轻乞丐,吃力的翻起身,不停的叩谢……
“公子侠义心肠,令人钦佩!”
听到有人说话,朱重八遂转过身,不经意自己身后何时还站着两个人,只见两人大都四十上下年纪,一个是身披迦裟的和尚打扮,另一个却是衣着光鲜的长袍装束;朱重八闻两人称赞,略一施礼,怅然回道:“两块残剩馒头,难饱一腹,又何足挂齿。”
和尚打扮的中年人乃是名扬天下的白莲教教主彭莹玉——自蒙古问鼎中原,建立大元朝廷之后,便一直奉行以蒙为贵的民族等级政策,严酷的民族压迫,使蒙古的统治阶级和汉人、南人及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无数的贫苦百姓被逼无奈,只好纷纷加入各种教派,并成为忠实的信徒,渴望着弥勒下凡或者明王出世,来带领他们去推翻压迫他们的朝廷,好解救他们的生活;白莲教和明教是当时发展最为迅速的两个教派,至正四年,彭莹玉和弟子周子旺等数万白莲教门徒,曾在袁州起事,后因筹划不密,起义被官军镇压,彭莹玉的弟子周子旺等人遇难,彭莹玉则逃到淮西,继续秘密传教,以便伺机再起;后到庐州这里时,结识了有名的神算郭山甫,并与之结为密友。
两人路经此处,彭莹玉见到一个年轻的小乞丐能有如此壮举,心中万分惊讶,遂禁不住开口赞道:“救饥者以圆寸之珠,不若与之橡菽;公子慷慨之义,贵若金玉,令彭某佩服。”
和彭莹玉同行的郭山甫身穿一袭深绿长袍,头发向上簪起,一根扇形的发簪别在头发中央,脚下穿着一双黑面棉靴,全身上下均显得极为干净利落,全然一幅乡绅模样;这郭山甫乃是庐州一带的知名相师,数年前,曾应邀给当地陈员外一家看相,陈员外共有四个儿子,都已经长至成年,便想请郭山甫到府,问一问几个儿子的前程,谁知郭山甫来到陈府一一见过之后,便对陈员外道:“陈员外,请恕郭某直言,您的四位公子虽然都是相貌堂堂,英俊非凡,得却是命中注定:一人为僧、一人行道、一人习文、一人从伍。”
陈员外听郭山甫言语太过离奇,当时就大发雷霆,认为此人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