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战后(3 / 4)

方的实际兵力对比大概是在三万八千人对一万七千人,汉军占据优势。

王基和邓艾商量了一下,觉得其实也不是不能打自己兵力占优不说,本身也代表着大汉正统。

光武皇帝要是在天有灵,再来个天降流星,这次怎么着也该砸在对面魏军占据的昆阳城里。

当然,这是有点异想天开了,但就兵力和军心士气而言,汉军确实是优势方。

所以,王基下令全军扎营,然后邓艾负责去砍伐树木,就地制造攻城器械.不用太多,能形成威胁就行。

一方面,昆阳城内有一半的魏军是败兵,士气并不高,王基也不打算给司马懿重新收拾军心的机会。

因此,只要能快速发动进攻,对昆阳城防造成威胁的话,宛城败军必然无心恋战,进而也会影响到颍川郡兵的士气。

另一方面昆阳城虽然是光武皇帝成名之地,但却不是光武皇帝的“龙兴之地”。

昆阳就是普通的,位于颍川郡和南阳郡交界处的一座小城。

从地理位置上看,昆阳确实是连接颍川郡和南阳郡的要道,但是吧,不管是汉末黄巾之乱还是后面的诸侯并起,对昆阳的影响却并不大,这地方从曹操起兵,联合颍川世家占据颍川后,就一直在曹魏的控制之下。

因此,昆阳城一直没有受到太大的威胁,因此也没有加固城墙,囤积武库的必要。

昆阳城墙不高,也没有足够的武备,真不需要什么大型攻城器械,一些钩梯,云梯就可以了,甚至可能连冲车都不需要造,就能对昆阳城防造成足够的威慑。

因此,邓艾只花了五天用来砍伐树木,打造钩梯,准备对昆阳进行强攻。

但.偏偏在这个时候,曹真率领着两万五千司隶军主力,赶到了昆阳。

又没过几天,郭淮,司马师也率领武关七千残兵退到了这里。

这下子,双方的兵力对比对比调转了,王基这边只有三万七千余人,而魏军,再次在昆阳集结了五万人。

而一个小小的昆阳,城内外一下子集中了九万人攻城战不是首要的,双方野战,成了第一选择。

昆阳城容不下这么多的守军,因此曹真领兵在昆阳城的西南角下寨,跟昆阳城内的司马懿等人成犄角之势,协助防守。

王基一看曹真领兵到来了,为了防止曹真分兵攻击自己的侧翼,王基也不得不分兵,让邓艾在昆阳城正面继续看住城内的司马懿和王凌,而自己,这带领两万人移营到曹真营寨不远处,两军对峙。

昆阳四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