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战后(2 / 4)

,关羽唯一一次清醒过来。

另一方面,刚刚徐庶跟关羽说的那些事情,虽然都是真的,但,在一些关键信息上,徐庶并没有全部说清楚。

战事,并没有完全结束。

司马懿确实失守了宛城,但在离开宛城前,通过在北门坚守撤兵通道,司马懿收拢了包括司马昭等人在内的八千多溃兵。

邓艾确实奉命去追击了司马懿撤退的败兵,但邓艾也没想到,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司马懿居然还敢在半路设伏,打邓艾一个伏击。

尽管邓艾临阵应对的还算出色,并没有造成伤亡,成功的突围了出来,但也正因此,司马懿拉开了和追兵之间的距离,邓艾已经失去了依靠追击消灭宛城溃军的机会。

而武关方面,司马懿撤离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通知武关的郭淮,司马师撤退。

宛城都失守了,继续坚守武关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与其白白的葬送这支还有七八千人的军队,不如收拢回来,退守昆阳更好。

而在接到宛城失守的消息后,武关的郭淮和司马师虽然也很慌乱,但两个人的军事素养都不低,互相商量一下,继续在城楼上虚设旗帜,然后连夜引兵撤退,一路后撤,走郦县东北方向,直接撤往昆阳。

在武关之下的张飞也确实没想到,郭淮撤军撤的那么干脆,足足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张飞军中斥候才发现不对劲,整座武关安静的有点过分,等抵近侦查后才发现,武关城楼上的士卒,全都是草人。

就这样,浪费了半天时间的张飞等人,也没能追上郭淮的撤退步伐,只能是领兵一路通过析县,郦县,往东南方向直抵宛城,汇合了在这里的荆州军。

也是在这个时候,张飞得知了关羽在攻城过程中昏厥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张飞哪里还有心思指挥大军继续进攻。

张飞的心情还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继续对魏军保持压力是不行的。

这次北伐的战略目的,固然是占据宛城,打通进入中原腹地的通道,但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如果不试着往洛阳方向进攻一下,等敌军缓过劲来,可就没那么好的机会了。

张飞无法保持冷静作战,但徐庶还是能继续保持自己的冷静的.在经过张飞这个车骑将军的授权后,王基领命,带着三万步卒,汇合之前去追击的邓艾所部万人,进攻昆阳。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王基率兵和邓艾一起赶到昆阳的时候,这里已经汇集了司马懿的七千宛城败军和王凌率领的一万颍川郡兵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