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二人听后,深深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便痊愈了。
再如同是感冒,有风寒和风热之分,风寒的可用生姜桂枝等发汗,风热的当用黄莲黄柏等苦寒药清热,若是用错了方子,非但病不能去,反而会加重,因此医者辩证用药都是大有学问。
翟安听罢道:“师父,你为何不写下一本书,好让后世之人行医时有所借鉴。”孙思邈点头道:“我向来就有此意,既然人命有胜千金,我看此书便取名为《千金方》罢。”翟安和童子听后,都大声叫好。
此日下午,翟安一时无聊,便取来《黄帝内经》再次诵读,翻到《四气调神大论》一篇,读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大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不禁暗暗点头,心道:“这几句话说得极是,口渴时再去掘井,跟人动手时再去打造兵刃,都是来不及了。治病应当在疾病尚未发作之时着手,若是病入膏肓,便是扁鹊秦越人也是无能为力,望而走也。”
又想到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那几句话:“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心道:“良医见人疾病初萌,即当治理。病入五脏后再加医治,已只一半把握了。预防在先,治得要早越是省力的道理可惜却没多人能重视。”
相传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秦越人道:“你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请问哪一位最好?”扁鹊答道:“长兄最好,仲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再问:“那怎地你最出名?”
扁鹊答道:“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寻常人不知他事先能铲除病疾,是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仲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因此寻常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地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众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故以为我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魏文王叹道:“你说得好极了。”
相比之下,能防范于未然是最高明的,但往往因防范在前,不会出现恶果,使事物保持原态,没有明显功绩而被忽略。正如不见防火英雄,只有救火英雄一样。高明者不见得一定名声显赫。
这日下午,门外忽地来了一名大汉,只见他背着一人,背上那人脸色惨白,不住哀叫,双腿鲜血淋漓。翟安和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