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左摇右摆的青春 三(1 / 4)

?

“1914年11月18日柏林海军总部召开的海军会议又被史学家称为“1914转折会议”,这次会议对于大洋舰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海上态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群富有才华勇于承担责任的年轻人登上舞台,大洋舰队的战略目标和武备发展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规划,才华横溢的海蒂-西莱姆在会议上更是连续提出比马汉海权论更加简练的三要素:地理、资源和战略战术。

从1914年末至1915年初,海蒂-西莱姆根据海权三要素陆续推出《打破远程封锁》、《资源战争》、《无畏舰时代的舰队》三篇论文,这三篇论文与德意志海军另一位天才沃尔夫冈-魏格纳1915年6-8月撰写的《对我国海上形势的思考》、《我们能改善现状吗?》、《海军基地政策与舰队》三篇文章在战后修订成为《世界大战中的海军战略》,成为各国海军军校必备教材。

尽管英国谍报人员向英国海军部报告了关于“1914转折会议”语焉不详的情报,温斯顿-丘吉尔和威廉-R-霍尔(英国海军情报部部长,绰号“信号灯”)也有所警惕,可无论是丘吉尔还是“信号灯”都没能预料到“1914转折会议”对海军态势的影响,它将在1915年爆发的日德兰和1917年奥克尼群岛海战中一一显现出来。”

——摘自《一战中的大洋舰队》,莱茵哈德-舍尔。

****

长达一个小时的争执和妥协之后,保守而固执的海军部就密电码泄露问题达成共识:更换密电码,尽可能的了解英国人对的德国密电码的破译进度,有针对性的开展战略欺骗。加大对英国电报系统的侦听和破译工作,尽量避免无线电报的使用。

在王海蒂再三要求下,无线电定向测距技术和用于军舰之间联络的小功率电台上舰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1913年,由于陆军庞大的扩军和备战计划,人力和资源极度缺乏,原定于1913年开工建造的四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不得不推迟到1914年。1914年海军获得亿马克的经费,在动员预备役舰队和战争准备、改装德意志号战巡后,也只够开工两艘主力舰。”

出身于西里西亚省布劳雷斯的新任海军总参谋长目光扫过全场,苍老的脸上掀不起一丝波澜。

“感谢西莱姆将军,赫尔戈兰湾海战和多格尔沙洲海战辉煌的胜利可以让海军部理直气壮的向军事统帅部要求更多的资源,皇帝也向我私下保证下一年度海军将获得五艘主力舰的经费。值得考虑的是,大洋舰队究竟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