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路,这就是德国的选择。造战列舰,而且是更强大的战列舰!在设计室里,在凯撒级战列舰的蓝图的基础上,一款与之有着相似外形的新战列舰的蓝图正在描绘:同样的布局,同样的装甲,同样的速度,更大的火炮;在克虏伯工厂里,技术人员在抓紧一切时间制造和测试更强大的350毫米口径的火炮;在议会大厦里,海军高层为了每艘高达5000万马克的建造费用和议员们唇枪舌剑的交锋。公海舰队在焦急的等待,德皇本人更在焦急的等待!德皇知道,这四艘空前强大的战列舰不仅仅是威力超群的海战兵器,更是对英谈判的战略筹码!
1911年9月6日,国王级战列舰的全部设计敲定;1911年9月28日,第一门生产状态的350毫米炮推出了克虏伯工厂大门;1911年10月3日,第一艘国王级战列舰在威廉港皇家造船厂投入建造;同年11月,2艘同级舰开始建造;再在随后的1912年1月,第四艘也进入施工。
于是,英国人害怕了!4艘最强大的战列舰使得英国人甚感底气不足。德国人在用和英国同样的速度建造战列舰,而且德国战舰更为强大,这个印象像幽灵般盘踞在每一个英国人的脑海中。经济显露疲态的大英帝国,在这样连绵不断的激烈造舰竞赛感到力不从心了!英国人知道,如果不能遏制住军备竞赛的势头,大英帝国的经济元气将会被一点一点的消耗,是时候结束这种烧钱的游戏了!
于是,1912年2月,英国第一海务大臣霍尔丹访问德国。表面上,他的使命是商讨成立大学委员会事宜,实则带去的却是英德海军协定,以及附带的更为重要的“中立协定”!这个协定规定,英德两国签约之后,“若协定之任一方卷入不可归咎于其侵略之战争中,另一方对深陷其中之盟邦至少保持友善中立”。而德国仅需付出的代价是限制远洋海军的发展,不参加反英同盟,在殖民地问题上互相承认利益。如果俾斯麦在世,看到这样的条款,必然会以手加额,庆幸上天眷顾德意志。有了英国人的中立协定,即使法俄联手,也不可能完成对德国的成功的战略夹击!只要这个协定被签署生效,就等于英国承认了德国欧洲大陆路上霸主的地位!
可惜,德皇和他扩充海军的坚定伙伴提尔皮茨未能洞见英国的底线。就在霍尔丹抵达柏林的前夜,德国新一轮的海军扩军计划新鲜出炉(事实上,这个计划因太过庞大而不可能被付诸实施,只可能停留在纸面上,无疑是逼迫英国人就范的虚张声势之举)。此举彻底惹恼了英国。从此,原本仅仅局限于英国海军的对德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