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他的心思。
“陛下,目前地方官员总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为官,国内行政已经有它运行的规律,这样做一时不会出大问题,但新开之土战乱方定,若是派遣的官员也抱着这样的心里,那必定给迁去的百姓造成可怕的灾难,民无以为安,政无以通行,新开之土难以恢复生产,朝廷会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陛下,官员考核势在必行!”
范仲淹只要认为有理,从来都是据理力争,这会儿说得斩钉截铁,仿佛谁若站出来反对,就要与谁战到底一般。
第二个支持的是包丞,他一直在地方为官,知道这些官场弊端,同时他是一个正直为民的人,支持这样的举措也就理所当然了。
贾昌朝等人没说话,倒是杜衍先说道:“陛下,对派遣出去的官员进行考核倒不是不好,不过这也有难处,目前这些新开之土是一刻也等不得,若让抽调的官员进京考核,这总得拖延一段时间,如此一来,所有的工作都会被拖延下来,对新开之土的快速稳定同样不利,所以臣以为,考核之议虽好,却不合时宜。”
开头很重要,一但开头没把握好,以后就会一再的将就,所以杜衍说得虽然也有道理,但许清却不想因此将就。
“陛下,臣的意思是,由前期派去的主官坐镇后,军队先行协助管理,各位枢相,目前河套、河湟、河西这些地区仍然非常纷乱,也必须有军队强势的压制,才能把局面稳定下来,所以臣以为,暂时由军队协助主官管理着没什么不好,这样一来,官员考核的时间就有了!否则对派遣的官员没有摸底,不知能力如何,派去后反而会坏事。”
对许清又提出军管这一套,贾昌朝等人很不以为然,纷纷出言反对,但事实上许清当初在襄州这么干过,而且成效显著,襄州的自救工作在军管下迅速开展了起来,他们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好处,只是他们不想军队过多插手政务,这样的先河一开,怕今后一发不可收拾。
许清再次进言道:“陛下,这只是暂时的,而且军队是置于当地主官的调派之下,并不是说军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一但官员考核完毕,调过去后,军队依旧回归本属!”
许清一再强调军队是在当地文官管辖之下,打消一部分人的顾虑,这也可以理解,这就跟平时文官出任军中主官差不多,赵祯于是一锤定音,此事就这么落定下来。
许清与范仲淹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明白,此次一但开了官员考核先河,今后事情就好办多了!战争只是政治的待续,或者是政治的一种手段,这话用在这次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