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尘埃落定(2 / 4)

山渐青 何昊远 3156 字 2021-08-04

说道。许清也为之莞尔,这些人啊,一听说能全国通名嘉奖,估计都在后悔当初捐的少了,时下的人对名声这东西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个人传出好名声,往往能给整个家族带来荣耀,别人听之便肃然起敬,其实现在的朝廷也一样,往往为了一个虚名,宁愿放弃许多切实的利益。这已形成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关键是看对内对外而言,对此许清不想过多评述。

士绅们好名,踊跃捐款当然是好事,但这款项不易管理,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很难用到实处,周同辙的例子已经活生生的摆在眼前,许清想了想对通判杨必隆说道:“乡绅们愿意捐款,咱们不接受反而坏了他们的积极性,这样好了,朝廷正在大力提倡义田之举,就是让有钱的乡绅自愿拿出或购置一些田产,作为自己族中的义田,义田所得用于救济族中那是生活无依的族人或乡邻,杨通判你可以趁此机会在常州大力提倡义田,捐出义田的乡绅到时就由州贴榜公开嘉奖好了。”

“巡察使处处为百姓着想,下官万分钦佩,下官这就去发通告!”杨必隆小小的给许清拍了一记马屁,然后风风火火的去了。

关于原来捐款兴修水利的乡绅,许清倒没有打算失信,他把名单即刻抄录几份,一分上报朝廷,其它的以他的名义发往江南各地,要求当地官府即刻贴出,或许有些官府不太配合,但这不要紧,各地都有提举司的人呢,当地官府若不贴,可让他们去贴,多少总能对当地的义捐起些促进作用。

为了防止再有周同辙这种欺上瞒下的事情发生,许清上报朝廷,让朝廷正式下令,要求各州各县把捐款的数额名单在当地城门贴出公示。至于两浙路和淮南东路,许清则就近以自己的名义,让两路经略司直接下令执行捐款公示,他相信,他这个巡察使的帐,这两路官员还是得卖的。

周同辙一案已经水落石出,却没有马上对外公开,当然私下里常州府城的百姓已在议论纷纷。有了周衙内几人的口供,除了让杨必隆他们马上查封刘家在常的产业外,其它小卒子许清懒得去审,一切留等两浙路提刑司的人来再说吧。在杨必隆的极力要请下,许清当夜参加了他们补请的接风宴,在常州府人心惶惶的当口,许清出席他们的宴席,多少能起到一点安定人心的作用。

席罢之后,对杨必隆他们接下来专为他准备的‘节目’,许清来了个敬谢不敏,他带着十来个护卫踏着夜色往回走,荆六郎打趣道:“侯爷,您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啊!侯爷您看不上,何不让属下等去消受一翻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