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门修行(当作上架感言吧)(3 / 7)

部分的东西都是工业制成品而已。

14年到15年,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讲课的时候,我把这些年累积下来有关写作的思考整理出更偏向于技术实践的《创意与写作》的课程和训练体系。课程更偏向于写作的“技巧”层面,格式和基本逻辑层面。也就是说,在“心体技”三位一体中,涉及跟多的是后面两个环节。后来,自己的小公司成立,在公司框架下,将这部分课程的难度和理论密度提升,再补充了部分世界观建构的课程,做了两轮对公司内和伙伴公司、有业务联系的合作方开放的课程。效果还不错。

整个课程的核心,其实是有关如何从写作目标出发,建立思考逻辑和基本框架,然后如何去把东西有效率地写下来,并且避免很多基本的表达问题。我觉得,写作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通过有效率有方法的训练,通过阅读和对阅读成果的学习体认,至少可以把写作基本能力提升到及格线。或者,比及格线略高那么一点。到了65分水平,差不多也就有了基本的文体自觉了。

而后,就是漫长的依靠努力、依靠天赋、依靠气运、依靠时机的过程了。最核心的是:依靠痛苦。我就不解释什么叫做“赋到沧桑句便工”了。

一个作者想要全方位强大,阅读量、思考深度、写作的训练量、日常触及到的各种材料的质量、知识和创意的积累和管理方式等,都只是写作一个作品的前置基本条件。在写作一个作品的时候,基础的三观、作品的立意和立论、故事建构、材料采集梳理和选择、结构、叙述方式、对阅读体验的管理、检讨自己是不是具备改类型该题材该方法写作的基本能力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深入和缜密的思考、检讨。这些,还是在有充分的字词、语法和常识掌握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我反思自己那么多年写东西的经历,觉得自己的文体自觉这关过得还是蛮早的,大概03,04年的时候吧。但之后那么多年,我充其量也就是在65分基础上,提升了不到10分。要我说现在综合写作能力,大概,平均72,73分。有良好状态和表现的时候,大概能冲击80分。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而文笔,大概是我最弱的一环,现在还在65分基础线上徘徊。夸我文笔好的,请检讨一下你们自己平时看的都是什么玩意。

到了17年底,才终于又萌生了新的想法。仔细想来,最初这个想法是被《重版出来》这个日剧所激发的。《重版出来》讲述的是漫画编辑和作者的故事,燃不燃的是另一回事,但是,其中许多有关于作者、编辑们的互动和心态的转变,可以说真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