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前来迎入周留城,即王位。唐高宗在出兵百济获胜后,于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四月,遣仁雅相、苏定方率军进攻高句丽。高句丽与鬼室福信联合,共同抵抗唐军。鬼室福信率军曾一度围困刘仁原军于百济王城,但遭刘仁轨与新罗军夹击,被迫撤军,遂解围城之危。
高句丽惟恐鬼室福信兵败,使本国遭南北夹击,因而也谴使于公元662年三月赴倭乞师,敦促倭军迅速开赴战场,与唐军作战。决心参战的倭王政府,遂命令百济战场的倭军立刻投入战斗。公元662年六月倭前将军上毛野稚子等率军二万七千人进攻新罗,夺取沙鼻歧、奴江二城,使新罗与唐军的联系通道受到威胁。这时的战争形势已非常微妙,朝鲜半岛形成南北两个战场。在北方战场,高句丽与唐军基本形成了对峙的局面,由于地形限制的缘故,唐军的进展始终不大而在南方战场由于倭军的介入,战争形势已经转向倭军和百济军方面了。
唐军兵源在南方得不到补充,虽然唐军与新罗的联军的还未遭到败绩,但总体上已经开始居于守势。但是不久,百济发生聚变,栋梁大将鬼室福信功高震主,不容于百济王扶余丰,以谋反之罪被杀,百济国人心思动,其战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公元663年八月初,倭国援军将至,百济王丰率部分军队自周留城赴白江口(今锦江口)迎接。白江口系高丽半岛上的熊津江(今韩国之锦江)入海处形成的一条支流白村江的入海口。周留城则有百济王子及倭军联合守卫。这时,唐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七千援军与刘仁轨会师后,分兵两路进攻周留城。
刘仁原、孙仁师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统帅陆军,从陆路进攻周留城。刘仁轨、杜爽率领唐水军和新罗海军从熊津进入白江口,朔江而上夹击周留城。八月十三日,刘仁原所部进逼周留城外围。而百济则因鬼室福信之死,士气极其低落,尽管有倭军相助,但还是难以抵抗唐军的进攻。周留城周围的城池,逐一被唐军攻克,百济守军相续投降。但周留城外的任存城地势险要,为周留之扼口,将军克死用兵,唐军围攻三旬依旧不曾攻克,周留城因此得以保全。在刘仁原率军向周留城进军的同时,刘仁轨率唐和新罗海军驶向白江口。
企图朔江北上进逼该城。当刘仁轨所率海军驶抵白江口时,与先期前来的倭国海军相遇。“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刘仁轨立刻下令布阵,百七十艘战船按命令列出战斗队形,严阵以待。公元663年八月二十七日上午,倭军战船首先开战,冲向唐军水阵。由于唐军船高舰坚利于防守,倭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