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朝鲜半岛形势(1 / 3)

大唐同人传 葡萄 2624 字 2021-06-07

?在经过贞观之治后,唐朝的国力开始迅速得到增强。唐太宗开始屏弃了昔日“四夷自服”的外交政策,转而采用强硬的对外扩张政策。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乘高句丽国内政变之机,唐太宗亲率十万大军进击。高句丽举国一致奋勇反抗,唐军进展并不顺利。但高句丽的国力因之而大大削弱,从而减轻了对新罗的压力。

但百济在唐军进军高句丽期间,并没有停止进攻新罗的军事行动,相反又连夺十数城,从而切断了新罗赴唐的贡道。这时,太宗病逝,唐遂从高句丽撤兵。高宗即位后,接到新罗的急报,并未出兵,而是循太宗旧例,赠百济国王玺书,令其退还所夺新罗城池。此时,正逢倭国使臣来朝,高宗于是赠倭王玉玺书,令其援助新罗。但是,唐高宗并不了解,倭国与百济关系原本就胜于新罗,加上公元653年8月百济与倭国“通好”之后,关系就更加密切,因此根本不可能援助新罗。百济见太宗出兵高句丽也不曾有什么实质性成果。

因而置高宗玺书于不顾,进而再次联合高句丽出兵新罗,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再夺新罗三十余城。新罗告急,高宗决意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派左卫大将苏定方统水陆军十三万出兵百济,以解新罗之危。苏定方大军从成山(今山东荣城)由海路出发,进军百济,船帆千里,随流东下。新罗武烈王闻讯既率军五万与唐军会师,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七月,百济为唐、新联军所灭。苏定方留郎将刘仁原等驻守百济王城,自押俘虏回国。百济即亡,但百济将军武王从子鬼室福信与浮屠道深等人率部死守周留城。

誓死抵抗唐军。同时,鬼室福信为迎回以前赴倭国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回国即王位,谴使去日本,同时向倭国乞师求援,并献上战争中俘虏的唐军百余人,倭王将此百余人安置在美浓国不破、片县二郡,这里也就是今天位于本州中部的歧埠地区。后来日本将元日战争中的俘虏都称为“唐人”,大概就源于此吧。百济的覆灭,对倭国的来说,也是极其重大的损失。如果听任百济亡国,则倭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将被全部清除。齐明七年(公元661年)正月,以倭王亲征的形式,向百济发兵数万。倭王齐明帝随军西征到九州。

突然病逝于朝仓宫,太子中大兄回京素服称制,是谓天智帝。齐明帝之死,并没有动摇倭国出兵百济的决心。八月另派阿云比罗夫等为前将军,阿倍引田比罗夫等为后将军,统帅全军开赴百济。九月,新倭王天智帝派狭井槟榔等率军五千护送王子丰回国,至百济境,鬼室福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