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会心情愉悦,没想到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反被刘掌柜劈头盖脸打了两个耳光,骂管家误导自己的宝贝儿子。
学算账,卖盐他娘的能有何出息?不知道这大清朝讲究的是“士农工商”,做买卖的排在末尾。虽说咱们盐商挣了钱,腰包鼓,但是见了一群眼眶子高的官员还不是点头哈腰。这些科举出身的穷酸们平时故作清高,懒得理会咱们半句,倒是到了交纳各种各样的摊牌,规费时来找咱们,语气生硬,吆五喝六,缴纳稍微不及时的话,官差们就都气势汹汹的提着枷锁拿人。这几年官员进贡,乾隆爷带着三四千人南巡,一路上吃喝拉撒的,这些银子不都摊派到咱们头上。
受官府的窝囊气倒也罢了。那些山贼河匪也在背后惦记着咱们,又抢又杀的。
说到这里,刘掌柜的开始嚎啕大哭。管家知道怎么回事,因为刘知府的爷爷从前就被河匪绑过票。绑票的把老太爷捆绑在运盐船的桅杆上,从头到脚都浇上了桐油,然后让伙计回家送信,让刘掌柜抓紧准备一万两银子的银票去赎人。
刘掌柜赶紧带着银票去了,结果晚到了半个时辰,老太爷的两个耳朵被割了下来。老太爷要面子,脑袋上没有了耳朵,光秃秃得跟颗卤蛋一样,感觉此乃奇耻大辱,从此不愿出门,忧郁成疾,后来竟然躲在家悬梁自尽了。刘掌柜去报官,官府懒得管,自己想找河匪寻仇,但是势单力孤,去了也是自寻死路,所以刘掌柜想起这事来就会哭。
刘掌柜的从此不让年幼的刘知府不得迈进盐号半步,每天呆在家里啥也不能干,好吃好伺候,集中精力,好好学写八股文,读圣贤书,参加科举考试,将来当官才是正途。
读书写文章没有名师指点可不行,财大气粗的刘掌柜派人去请本地最有名的回乡举人来给少爷讲课,束脩丰厚,年金高的没谱,吃穿用度都不用管,只要安心教小少爷读书就行。
混到举人,都讲究点虚荣,回乡的这个举人也是如此,虽然穷得叮当响,但是觉着自己有身份,有地位,腰杆子笔挺,底气不足地告诉中间人,自己乃是大清举人不能为了盐商这五斗米折腰。
刘掌柜知道举人的臭毛病,不断让中间人给加码,有钱能使鬼推磨,谁跟钱都没有仇,很快这位故作矜持的回乡举人就答应了。
刘掌柜心花怒放,一心盼望着这孩子能读出一番成就来。他觉着自己这孩子聪明绝顶,把算学的天赋用到读四书五经上,再加上有名师指点,很快就会写出鬼斧神工的八股文章,然后一路高歌猛进,将来做秀才,中举人,成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