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俄军发起了五次进攻,才拿下了东南阵地的第一道防线。俄军的大炮对准阵地不时的下起一阵猛烈炮击,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三次攻防战都是以白刃战做最后的收场。
秦军的鲜血,俄军的鲜血,把黄色的土地都染成了黑色。
战斗进行到晌午,远远望去,东南阵地上烟尘蔽日。一批批俄军士兵在战场上蠕动,时而能看到整齐的进攻纵队,不久又变成了散兵;时而能看到一群阵脚大乱的俄军士兵在狼狈往回奔逃。死伤者一个个扑倒在地上,伤病员在痛苦地哀嚎。
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新的俄军队伍向前进入战场,他们不是真正的生力军,而大多是从战场上退下后重新集结起来的。
人流如潮,一涨一落,往复不已。
被击溃的团队在向后退却,重新组编起来的团队又补充上来。炮击、冲锋、白刃战,然后又被击溃或是损失重大不得不后退,接着又是一场重复。重复。
战斗的激烈,连空气都在微微颤动。炮声、呐喊声在田野里此起彼伏,在河面上婉转回荡。
乌兰乌德城里,所有的斯拉夫人和哥萨克。以及支持沙俄的蒙古、通古斯人,都在坐立不安地倾听着外头传来的枪炮声,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将决定他们的命运。
卢卡.伊利亚舍维奇站在俄军阵地后默默无言,他心中很是不乐。很难相信战争会打成这样的焦灼,一次次的拼杀和炮击竟然没有摧毁中国人的斗志和耗尽他们的精力。
在乌兰乌德的市政厅里。谢尔盖夫肥胖的身体,斜挎着肩带,肥大的脑袋上虽然鬓发如霜,但他沉稳地坐在一把大椅子上,神情静淡,镇定自若。
战场上两军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较量。谢尔盖夫的内心绝对不像他现在的表面这么平静、镇定,只不过是用来遮掩他内心紧张的掩饰。
可是谢尔盖夫能做到这一点,一样有维系人心的作用。
东南阵地上双方意外的打了个势均力敌。短期里兵力占优的俄军给秦军造不成致命的打击。因为那里的第二道防线出现了铁蒺藜,第三道防线出现了铁丝网!
战事的焦灼而俄军一步步兵力的增大,让卢卡.伊利亚舍维奇知道明白了自己对手的打算。中国人就是要用阵地来吸引自己不断的对阵地投入更多的兵力,自己一点点从其他方位抽调兵力,直到自己露出破绽,中国人的骑兵就会趁机发起猛击。
为了让自己不得不加大对东南阵地的兵力投入,手中明明有铁丝网的中国人,把铁丝网布置到了第三道防线,这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