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剑鹰一天天长大,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唐梅非常着急,常剑鹰却常常自诩文胜过大哥,武强于二哥。
长大一点后,常剑鹰迷上了打猎,每次外出打猎,书童侯七擎着鹰,牵着狗,一起招摇过市,好不威风。侯七在家中排行老七,因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父母亲无力抚养,连大名都未取,十一、二岁被送到常府做书童。因与常剑鹰年龄相仿,一块儿长大,又非常机灵,在常剑鹰读书时当书童,平时是玩伴,出门成跟班。
这侯七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六、七岁就开始为别人家放牛,到富人家打工,时常吃不饱饭,因而长得比较瘦小,还常常被人欺负,小小年纪就颇有心机,学会了察言观色。自从到常府后,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还趁当书童之际,学会了识字,因此非常珍惜在常府的生活,一方面极力讨好常剑鹰,另一方面又时常向常夫人汇报常剑鹰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常府上上下下的喜欢。
常盛衣锦还乡,给小儿子从边关带回来一只雏鹰,常剑鹰非常喜欢,经过精心喂养,长得极其雄壮,取名“大鹏”。常剑鹰打猎时带出来炫耀,见大鹏比众人的鹰都高大许多,让一帮公子哥们羡慕不已。哪知带出去打猎时,大鹏看见猎物无动于衷,看着别人的鹰一只只出击得手,常剑鹰情急之下强行将大鹏抛出去,哪知大鹏飞得慢,抢不过其他人的鹰,每次都抓不到猎物,被同伴嘲笑绣花枕头,让常剑鹰颜面尽失。最让常剑鹰气愤的是,还有一个公子哥说,什么样的人养什么样的鹰,气得常剑鹰和那人干了一架,双方打得头破血流,谁也没占到便宜。
常剑鹰气急败坏回到家,赌气几天不吃东西,家里人都很着急,想方设法让常剑鹰开心也不奏效。见此情景,侯七对常剑鹰说:“别人家的鹰都是训练过的,才会听话,少爷你也可以请人来训鹰啊。”常剑鹰听说后破涕为笑,马上吵着让家人找来一个驯鹰人。
驯鹰人驯鹰的方法叫“熬鹰”,看到驯鹰人将大鹏立在一根吊在半空中的木棍上,眼睛一动不动直盯着大鹏,不许其睡觉。常剑鹰觉得好玩,也跟着站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感到眼睛直发困,受不了跑出去玩去了,而驯鹰人则一直站在屋中看着大鹏,中途常剑鹰回来看过两次,见人和鹰还在枯燥对视着,就再也没有兴趣来看驯鹰了。
几天下来,大鹏瘦了许多,驯鹰人更是精疲力竭,但带出去打猎还是不行,于是又换了几个驯鹰人,用尽各种办法还是不见效果,大鹏仍然中看不中用。正好大哥常剑虎回家探亲,听说后认为,鹰对汉人而言,大多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