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风月之所以兴盛,当然与士子们的倾力捧场有关,而士子们捧场的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青楼为士子紧张的考试生活提供了一个舒缓的空间。为防止作弊,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机制,有些部分甚至有人身侮辱的味道。据余秋雨先生的《十万进士》里介绍,到了清朝,科举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为防止作弊,考生们皆身披羊皮做的袍子,满眼望去白花花一片。科场检查十分严格,有着严格的搜身。进考场前,两列兵丁夹道搜查,头发都要打散查,衣服夹层都要摸过;盛食物和笔墨具的是考场统一发放的竹篮,食物要切成一寸以下,使其无法夹带入场;如果一旦发现夹带,夹带人将遭受毒打,捆绑在考场前石柱上示众一月之久,并终身不得参考。进入考场之后,考场即封号栅,须等三天考完之后方才打开。三天之中,考生不能动弹,一切吃喝拉撒,都在两平方米左右的号房内解决。一旦天热之际,号房内屎尿泗流,臭气熏天,在这样的环境下答题做卷,没有惊人的毅力,是很难完成的。考场三天,到士子们来说不啻于蹲三天地狱,因而放榜之rì,他们如释重负,如获重生,到青楼潇洒便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
其次,寻找爱情与知音是他们涉足青楼的另外一个原因。既然是读书人,对jīng神的需求便比一般的百姓高些,因而他们到青楼中来,怀揣着寻求爱情与知音的理想,之欢倒在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士子,出门在外,少则半年,多则数年,须忍受青灯墨卷与孤独寂寞,故而特别希望遭逢“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遇,而现实又不是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
说道《聊斋志异》这书,岳峰更有感触,他至今还记着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评价说:“鬼狐有xìng格,笑骂成章。”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现实中完成不了的事情人们只能把他寄托于狐女仙女的身上,才有了狐女与仙女以身相许,他们的理想只有在青楼实现。此外,由于远离家庭,又没有家族的“监督”,不用担心给列祖列宗蒙羞,所以,出门在外的士子不用承担太多的道德负担,这与当今社会出差在外的人容易泡“三温暖”是同样的道理。很多男人都是借着出差的机会放松一下自己的情dyù和。
最后当然要说到交友。青楼还为士子间的交朋结友,切磋诗提供了绝佳的“宴游之所”。
士子应试之余,诗酬酢,交朋结友,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高中者可以多结交几个患难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