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科举之道(2 / 4)

明洋天下 上官儿 3406 字 2021-06-07

举行,每隔三rì举行一场

岳峰此次参加的就是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科应天府的乡试。

一旦能够顺利通过乡试将进入第二个阶段,会试,通过乡试的举人,须於次年chūn天到京师,应礼部主持的会试会试由皇帝特派正,副总裁主考官主持。考试亦分三场,中式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因在chūn季考试,又称chūn闱或chūn试。考试每逢丑,辰,未,戌年的二月初九举行,每隔三rì举行一场。

最后一道官口,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道关口,殿试,会试中式的贡士最後须经廷试,廷试原由天子亲自策试,但明代皇帝多不出席,委官员代试目的仅在评定进士的等第,贡士通过廷试後便称进士,故贡士於廷试中不会被黜落考试通常在三月朔rì举行。经廷试後,进士被定为三等,即一,二及三甲,一甲有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及探花,称赐进士及第;二甲有多名,称赐进士出身;三甲亦有多名,称赐同进士出身,而第二,三甲的第一名称传胪。此外,明代亦设武举,入仕程序与科举相同,亦分秀才,举人及进士等级,所试的是各式武艺,中式者获授武官。

那么在这里岳峰根据自己的了解,以及这段时间在应天府的走动,结识人墨客以及考生,他对大明朝科举也有了自己一些看法。

岳峰首先认为,进士出身称要,在明朝内阁,在成祖一朝开始发挥重要xìng,大学士有机会参与国家大政内阁大学士乃从翰林院中挑选,自英宗以後,非进士出身者不能入翰林自此只有进士出身者,才能入内阁即进士出身→翰林院→内阁,《明史职官志》说:(英宗)天顺二年後,(翰林)纂修专选进士,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诚然,明代大学士由进士出身的占十分九明代内阁相等於宰相机构,只有进士出身者可选入,暗示从科举出身才能任中枢要职。这里则给岳峰提了一个大大的要求,自己的舅舅明朝首辅张居正已经进了进士的序列,根据历史的发展他将从现在的小官一步步开始慢慢向上爬升,自己目前还没见到自己这个舅舅,如果自己不能考取一定的功名,只想靠上这棵大树,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岳峰还认为科举为入仕主流,这是岳峰一直以来的一个看法,自己在大明朝已经几个月了,虽说在商业和击杀倭寇上自己的也已经小有收获,可这些功劳自己根不敢揽到他的身上,再没批上官的身份时,岳峰知道他目前只能做一个幕后英雄,还没法走到前台。明初取士途径有四,但至中叶只馀吏员,举贡及科举,以科举最为称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