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任何一个国家,是肯定会这么做,可中国没有这么做,甚至付出了大量的伤亡的前提下,吧俄罗斯军队给彻底的留在了远东,这样一来,中国对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的攻击,再有没有什么阻碍了,可是对于中国而言,把这部分的力量交给德国对付不是更加合适,同样的达成了目的,他们的损失也少的多。
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国家,要付出不小的伤亡,甚至百万大军依然叶卡捷琳堡,这个每天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点交情可能么?如果只是这么一个怀疑,还不足以决定协约国高层的决定,可是仔细的看情报,中国人在1915年做的事情可不少啊,在意大利开辟了第二战场,好容易让意大利投降了,退出同盟国,正准备扩大战果的时候,兰芳军出现在了阿尔比斯山口,超过100万的兰方军,稳稳的守住了阿尔比斯山口,让协约国在意大利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彻底的断绝,这可不是一般的问题了,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让意大利退出了战争,让协约国获得了战略上面的优势,本来能够继续进军,截断3B铁路,打掉奥匈帝国的档口,多了兰芳的百万大军,彻底的破灭了,这对于协约国的打击可不是一般的大。
第二战场没有开辟完成,反而成为了拉锯战,协约国不可能派出几百万的部队,因为波尔多这边才是主要的方向,还是原来一百多万,最多加强了一点,这些部队不可能对德国部队产生压倒性的优势,阿尔比斯山口,易守难攻,哪怕两三倍的军力优势,都未必能够攻破,更何况现在这些人,第二战场的牵制作战,打成了又一个持久战,这等于是另外一个方向,大量的消耗着资源,让协约国还不得不坚持下去,因为后退的话,损失更大,双方就在亚平宁半岛,形成了拉锯战,无数的壕沟布置在这里,越来越体系和全面,双方就在严密的防护之下,僵持了起来。
上述的两个问题,已经足以让协约国疑惑加重了,更别说时间更长了,中东那边的问题,再也遮掩不住,协约国还派出了特工前去调查情况,在特工不断的牺牲和无孔不入的安探查之中,中东的情况也无所遁逃了,几十万大军被围困,剩下的大部分都被歼灭了,攻击中东,断绝3B铁路的目的彻底的完蛋了,让对方在3B铁路上面,又开了一条路线,一定程度上面,甚至增加了3B铁路的运力,中东的计划也破灭了。
几个因素,都因为中国人的出现而破灭了,在一定程度上,1915年的作战计划,一个都没有达成,这对于协约国来说,损失巨大。这里的一切,都来自于中国,或者是中国人,兰芳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