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的崛起,不但在工业上面。成为了世界上少有的大型工业国,在战争实力上,也得到了认可。时隔几年,两次的击败了俄罗斯,超过700万的部队,或者被消灭。或者被牵制在了远东,这不同于当年的日俄战争,当年的日俄战争,因为英法等的牵制,俄罗斯动手的也只有远东军区,不过是几十万大军而已,就这样,已经让日本得到了认可,现在中国更进一步,单凭自身,就压倒了俄罗斯,这一点上,世界上各主要列强已经把中国看成是同样档次的对手了。
如果中国还是原来的样子,他是否参加世界大战,无足轻重,世界大战牵扯进来的国家越来越多,可是南美的诸国,非洲的小国,甚至是欧洲的一些小国,也没有加入到世界大战之中,或者只是名义,而不是亲自参战。对于这些协约国也好,同盟国也好,也不强求,很简单,这些势力翻不了多少大浪。
一个类似中国这样的势力,还没有参与到大战之中,这代表着什么,协约国发现,即便他们的实力占优,可真的跟同盟国打起来,即便胜利了也是两败俱伤,到时候,一个拥有完全实力的中国,会是螳螂搏蝉后面的黄雀么?所有的国家都对他保持着警惕。
位置不同,时间不同,力量不同,心中的想法也截然不同,特别是美国,参战不但没有获得足够的好处,反而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几百万的青年,魂归天堂,到现在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并且战争还要持续下去,这时候,中国还要继续的支持德国,这种支持,已经不单单是用生意来形容了。
怀疑的种子在加大,在美国的倡导下,在1915年的冬天,英法美坐在一块,考虑的是关于中国跟德国的关系,早知道德国跟中国之间的关系密切,甚至德国能够自持到现在,没有中国提供的海量的武器资源和其他的原材料,是绝对不可能的的,可是英法美也没有去想,中国会加入到同盟国的阵营,中国跟欧洲太过遥远了,分别处于大陆岛的完全两端,相隔超过的2万公里,这么远的距离,干涉过来,不是鞭长莫及么,或许中国有别样的心态,总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中。
在1915年发生的事情上面,却让协约国有些疑惑,配合的太巧妙了,在德国准备对俄罗斯动手的关口的,中国方面不但不借着这个机会,让俄罗斯军队退回去,这是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会做出的选择,再怎么弱小的部队,也有几百万,要歼灭他们不容易,现在明明有机会,俄罗斯本土永远比远东重要,他们是肯定要退兵的,在他们退兵之后,再接手俄罗斯西伯利亚,不是最佳的选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