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住需求的文明(2 / 2)

夏鼎 鼓元吉 1575 字 2021-06-07

产物。而是一种发自本心的排斥。

总需求恒定的情况下,推论就是,你多做一笔买卖,别人就少做一笔买卖,零和游戏,所以叫做“商战”。

这种压制合理需求的观念配合着小农经济,当然会造成贸易的失衡。有人考证,西班牙从拉美掠夺的白银,大部分流入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当时贸易失衡之严重可见一斑。可笑从前我读到这一段辉煌的顺差史的时候还和一些当代青年一样为此沾沾自喜。

难道说,当时的中国人生活真的十分富裕,完全不需要西方的商品了吗?还是天朝上国真的无所不有,西洋物事不过是点缀而已?

非也。有各国史书为证,康乾盛世之际,欧洲在纺织等工业上的生产效率上已经超过我国,为什么还打不开中国市场呢?

农民手工织布,是没有成本的,只是用力劳动而已,买布来穿还要花钱,自己织布不要钱。从勤俭节约的角度讲,只要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不打破,西方工业再发达,估计机织布也卖不出多少。于是乎,*战争,打开了沉重的国门。耻辱的近代史,让我们记住了,有需求的人所焕发的进取心和战斗力,远远超过没有需求的行尸走肉。

言归正传,唯有正视自我的需求,并为此而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创新,努力斗争,方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内需,只有化为亿万民众之正常需求,俗一点的:房子、车子、票子、度假、医疗、声色犬马之类,高一点的,教育,文化,法治、社会公正,科学创造。只有在这个层面上尽力满足大家的需求,才是真正的内需,也只有这样的内需,才能通过市场经济的体制,引导经济朝着不断满足大家需求的方向去良性的发展壮大。

反之,若是因循守旧,不正视民众需求,唯有GDP为王,最终导致贸易失衡,中国经济变成一个满足别人需求的经济,里外不是人,岂不悲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