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议潮
(799~872)唐后期领导沙州等地人民摆脱吐蕃贵族统治的首领,沙州归义军节度使。一作张义潮。沙州炖煌(今甘肃敦煌县城西)人。自安史之乱后,吐蕃贵族乘虚攻占河西、陇右地区,当地人民长期对吐蕃贵族的奴役进行反抗。唐后期,吐蕃统治集团内部连年发生乱事,大中二年(848),张议潮率领沙州(今甘肃敦煌县城西)人民起义,驱逐吐蕃守将,自摄州事。此后一二年间,议潮修治兵甲,且耕且战,收复甘(今甘肃张掖)、肃(今甘肃酒泉)二州。三年,秦(今甘肃秦安北)、原(今宁夏固原)、安乐(今宁夏中宁东南)三州和石门(今宁夏海原东南)等七关人民,在唐军的配合下,也摆脱吐蕃统治,以其地归唐。五年正月,议潮所遣告捷的使者到达长安,宣宗任命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同年八月,议潮兄议谭入朝,献上沙、瓜(今甘肃安西东南)、伊(今新疆哈密)、肃、鄯(今青海乐都)、甘、河(令甘肃东乡西南)、西(今新疆吐鲁番东)、兰(今属甘肃)、岷(今甘肃岷县)、廓(今甘肃化隆西)十一州图籍。
张义潮,一作张议潮,《唐书》和《通鉴》均称之为张义潮,但从今天出土的敦煌文物上来看,又作张议潮,一个比较大的可能行是张义潮后来入朝此后改了名字,所以出现了这两种不同的称法,本文中取张义潮一说。张义潮的出生年月,根据《通鉴》和《张淮深碑》的记载:张义潮卒与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时74岁。这样,根据当时年龄的普遍计算法,张义潮应该出生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前后。张义潮出生于今沙洲敦煌县神沙乡。这一点,已经通过敦煌的考古发现而得到了验证。
张义潮的父亲叫张谦逸,祖籍南阳,但具体出生地已经无从考证。张谦逸曾经在唐朝做官做到工部尚书。由此可见,张家在当时的沙洲也算是一个比较有名气的大族。张义潮之上至少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张义潮的哥哥名叫张义潭,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张淮深的父亲,张义潭在后来的沙洲起义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义潮有一个姐姐叫做张媚媚,后来出家为尼,法名了空,今天的敦煌莫高窟156号窟供养人像第四身比丘尼像就是张义潮的这位姐姐。以后有机会去敦煌一游的朋友可以顺便去看一看。
张义潮出生之时,沙洲正是遭受吐蕃围攻最艰难的岁月,等他懂事的时候,沙洲已经陷于吐蕃多年。在他成长的岁月里,他并没有享受到当年在唐朝统治下的好日子,却亲身经历了吐蕃人的残暴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