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满,政拟射走兽,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蜀人对孟昶的悲惨结局不免十分同情。
三是平调蜀地的财富。宋朝在蜀地不仅屠戮,而且掠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3《下蜀辎重百里不绝》称:“王师下蜀时,护送孟昶血属辎重之众,百里不绝,至京师犹然。”并引用时人李度的诗句:“全家离锦里,五月下瞿塘。绣服青娥女,雕鞍白面郎。累累轻重富,杳杳路岐长。”这些“累累辎重”并非供孟昶一家享用,而是最终归北宋朝廷所有。此后,宋朝又将财物源源不断,水陆兼运,运往开封。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3《太宗平李顺》载:“蜀土富饶,丝绵绮号官天下。孟氏割据,府库充溢。及王师平蜀,其重货铜布,载自三峡,轻货绞縠,即设传置,发卒负担,每四十卒为一纲,号为日进。不数十年,孟氏所储,悉归内府。”如果说屠杀蜀地军民,罪在王全斌等,朝廷只是用人不当,那么平调蜀地财富,宋太祖责无旁贷。他说:“中国自五代已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11]很清楚,他先取巴蜀是要将蜀地作为支持其平定全国的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补给地。
四是进行新的榨取。宋太祖平定后蜀之初,多次下诏废除后蜀苛政。如乾德四年二月《蠲放西川诸州夏税诏》称:“收复以来,屡免租赋,尚恐凋弊之俗,耕稼未全,更议蠲除,俾令安缉。今年夏税并沿征等,并蠲其半,无者全放。”[12]然而这一系列诏令大多口惠而实不至。有关北宋平蜀之初的举措,史书中的记载多有不实之处。如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1乾德三年二月“赦西蜀”曰:“赐师所过租,除科役赋调之无名者,赈贫乏,赦群‘盗’,访贤才,叙官吏,蜀人以安。”不必旁征博引,同书卷4淳化四年(993)二月“蜀盗王小波攻掠诸县”的记载已对上述说法作了有力的反驳:“蜀地饶富,孟氏割据,府库益以充溢。及王师平蜀,孟氏所储悉归内府。而言事者竞起功利,成都常赋外,更置博买务。诸郡课民织作,禁商旅,不得私市布帛,司计之吏析及秋毫。蜀地狭民稠,耕作不足以给,益以贫困。兼并者复籴贱贩贵,以夺其利。”此外,北宋前期,朝廷在蜀地实行重税政策。如商税,马端临指出:“天下商税,惟四蜀独重。虽夔、戎间小垒,其数亦倍蓰于内地之壮郡。”其原因据说在于蜀地使用铁钱:“四蜀所纳皆铁钱,十才及铜钱之一,则数目虽多,而所取亦未为甚重。”但马端临在考证后,肯定蜀地商税“元额偏重”。[13]由于朝廷的压榨,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