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方面是主要的。
社会正是以不断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方式才得以进步。其代价当然是,社会越向前,人就越有事做。步入世界舞台的国人,谁还能觅得,农耕时代的清闲?
无奈而令人伤感的是,很多时候,维护秩序,阻碍发展却成了人的陋习。即算在创造文明的先驱队伍——科学界,制造悲剧的事也时有发生。
恰恰最初用原子解释熵现象的玻尔兹曼的悲剧即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当时科学界的秩序是:原子还没人看到过,理解物理学的关键是能量而非原子。许多人不愿意秩序被打破,于是玻尔兹曼的原子理论及其关于熵的解释遭到了持久的攻击。
一九零六年九月,筋疲力尽的他先于与他同时代的王国维选择了殉身的方式,自缢于杜伊诺。很快,一位年轻的瑞士专利局职员:阿尔贝特。爱因斯坦证实原子的存在非常确凿。
有人说,如果玻尔兹曼活下去,他定能获得诺贝尔奖。于是,维也纳的墓碑加上刻在其上的熵方程式,等于人类之大悲。
车轮滚滚向前,科学界的“无序”愈加明显,边缘学科愈来愈多,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界……就像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一样,正在逐步混合成空气。与之相呼应,世界日益多极化,经济正在全球化,思潮在冲突、碰撞,文化在交汇、糅合,就连古老的东方民族,也彻底打开国门,正将其特色的文明,融入世界。
无可阻挡的大潮之下,有人犹豫,有人忧叹,有人颤抖,一如我们的远祖惊惧于自然现象。而更多的人们顺着熵流自信而从容地前行。
信息骤增,矛盾加剧,成了社会大踏步前进的重要标志。同时,熵变的畸形产物也正在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两性关系的愈加无序化,滋生了爱滋病,并付出了三百万生灵的代价。犯罪、毒品、武器走私和恐怖主义,已然冲破国界,在挑战着和平,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公敌。盐湖城冬奥会、韩日世界杯为保安所付出的费用数以亿记,如果能用诸如此类的费用扶贫,那……
然而,熵的规律决定一切矛盾。时间之河承载一切矛盾。构筑秩序,维护秩序,就要恒久与客观规律抗衡。这是人类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也是人类个体神伤之源。所以人生注定不可能风平浪静,社会注定不可能大同,不可能“乌托邦”。
除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宇宙的未来与人类社会的将来是许多人想弄清楚,却终于不解之谜。科学界曾有人把“熵增加原理”外推于整个宇宙,认为有一天整个宇宙无序化将达到极点,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