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刘邦当公务员为何不称职?(1 / 3)

年轻有为的刘邦外表豁达乐观,玩世不恭,内心却狂躁苦闷,这至少有两个证明。

一是,他更加沉溺酒色。

不仅经常去王婆、武负的酒楼大吃大喝,而且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在酒楼里倒头就睡。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时候已经是秦朝。秦朝历来对酒是实行专卖制度的,禁止农民私自酿酒,对卖酒征以20%的高税,所以酒价是很高的。

好在刘邦是亭长,自己喝酒也常常带别人来喝,王婆、武负酒楼里的生意因此很好,对刘邦也就格外优待,喝酒平时可以记账,年底实在还不起了,就一笔勾销,只要刘亭长经常照顾生意就行。

这样一来,刘邦三天倒有两天在酒馆。

一个亭长不去单位好好上班,整天在宾馆里胡天胡帝,这算什么?

身为镇长兼派出所长兼接待办主任,刘邦此时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个烂醉鬼的形象。

相比之下,此时的萧何勤勤恳恳,工作认真负责,在同行考核中列为第一,越来越得上司器重。

与好朋友萧何相比,考上公务员还不久、前途无量的刘邦此时整天买醉,简直没有一丁点“事业心”。

借酒浇愁愁更愁。每天看起来都嘻嘻哈哈、天塌下来也不担心的刘邦,心里难道不是有什么发愁的事吗?

二是,他更加目无纪律。

没有事业心、上班吊儿郎当不说,他还非常不注意尊重领导、团结同事。

就个人修养来说,他真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这要放在现如今,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口里就会跑火车,冒出几句“雷语”,引起网络聚焦。

他从小就没有礼貌惯了,又特别喜欢开各种粗俗的玩笑。全沛县的大小官吏同僚,没有谁不曾被他嘲弄挖苦谩骂过。

除了萧何、曹参等几个好友,对于满县这些大小同僚们,刘邦无疑都是鄙夷的、瞧不上的,没有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这样放在今天,他简直没有办法在机关里立足,起码,每年的群众测评他可能就通不过。

从小崇拜名满天下的信陵君,又出过国,在张耳那里见识过天南地北的英雄豪杰、奇人异士。

此时的刘邦,无论是眼界见识还是胸怀气度,当然都不是这些碌碌无为、鼠目寸光的秦朝基层官吏们所能比拟的。他拒绝苟且奉承,也在情理之中。

但此时的刘邦,大小是个领导干部,却经常酗酒旷工,乱搞男女关系,辱骂领导和同事,等等,严格说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