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刘邦考过公务员吗?(1 / 3)

书,是读不成了。

这时,朝廷对百姓控制得越来越严,禁止人们随意流动,想要像过去那样整天在街头闲逛、隔三差五还来个出境游之类,也不成了。

难道,刘邦只有回家当农民的命?

别急,朝廷会给出路的。

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太过无能,什么都不会干,那么他至少还可以去考公务员。

秦朝刚刚统一六国,建立政权,自然需要招考大量的公务员。

很快,一个很好的公务员考试机会来到了刘邦面前。

当时,为了加强对各地的控制,秦朝在各地交通要道上大约每十里就设一亭,负责接待过往行旅的食宿、公文传递、政府采购和维护社会治安之事。

每个亭都要招考一名公务员作为亭长。“亭长”是“主亭之吏”,直属县令管辖,通过考试录取。虽然官不大,但相当于现在的乡镇长,在县里也算是一方诸侯了。

有道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亭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当时秦朝最基层的一种统治机构,因此,亭长对于整个秦朝政权的稳固也非常重要。

招考亭长的条件在今天看来并不苛刻,招考简章上是这么写的:第一,年龄三十五岁以下;第二,政治思想合格,拥护朝廷的领导,能过政审关;第三,不是文盲,读得懂法律和公文;第四,家里有点钱。

按照秦朝的法律,想考公务员必须家里有钱,这是明目张胆地偏袒“富二代”。搁在现在,这会把人气死。

这四个条件当中,除了第二条,其他三条,刘邦都符合。

特别是第三条,充分说明,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尽管只读了几年书,能认得几个字,关键时刻也能派上用场。

作为与通缉犯张耳、陈余有往来的人,刘邦本来很难过第二条,即通过秦军的政审关。但事实上,这没有成为他的障碍。

没有确凿的史料证明,萧何和曹参在刘邦考取秦朝公务员、担任泗水亭长的过程中帮了忙。

不过,这种可能性,当然完全存在。因为此时的萧何,非常受秦朝沛县的县委书记即沛令的信任和重视,是整个沛县除县令以外最有权势的人,他要帮刘邦说上几句话,是完全办得到的。

刘邦不仅没有受到秦朝的打击,反而顺利考取公务员,得以担任了秦朝新设立的泗水亭亭长。

泗水是淮河下游的第一大支流,流经沛县。秦代时,它是南北水陆通道,因此,泗水亭是个比较重要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