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出身品德名气如何,只要是人才就敢重用。我们后来将会看到,屠夫,贪污犯,乱搞男女关系的,叛徒,等等,刘邦也是唯才是举,什么人都敢用,而且用得好。
信陵君喜欢交朋友,结交各路豪杰,相识遍天下。我们后来将会看到,刘邦这个人一度一无所有,但始终朋友多、兄弟多。
当然,信陵君还好酒、**。我们后来将会看到,“酒色财气”,都是刘邦的标签。
可以说,尽管出身、地位等都有着天壤之别,但信陵君身上的种种品质,在以后的刘邦身上,都有非常鲜明的反映。
当然,没读过书、农家出身的刘邦,不可能像贵族信陵君那样彬彬有礼。就像毛委员终身不改湘潭口音,刘邦也老是一口中阳里的土话,动不动就骂人“竖”,也就是说别人是傻帽、不值钱的货。
尽管此时的他,在别人眼里也正是卑贱得不能再卑贱的穷少年。
卑贱的少年刘邦,却把外国“明星”、贵族信陵君作为偶像。
这,也与他天生的要强性格有关。
作为魏国难民的后代,在楚地定居下来,难免要遭到本地人的排斥,在本地人面前感到自卑。因此,他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精神上的支柱,来支撑起自己强烈的自尊。信陵君就是这样的最好的支柱,因为信陵君是魏国人,天下景仰,和楚国的春申君齐名,连正宗的楚国人也不能不佩服。
所以,作为楚国人而实为魏国移民后代的少年刘邦,并不怎么看得起楚国的春申君,却把魏国的信陵君作为心中最为崇拜的偶像,不知不觉地学习模仿了信陵君的许多品质和风格。
而他从信陵君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宽仁爱人”。
作为中原贵族,信陵君广交朋友、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救国济民,体现的正是儒家的“宽仁爱人”。
信陵君心灵深处,拥有一种仁爱和高贵。
所以,从小以信陵君为偶像的刘邦,一方面对儒家读书人陷入病态的厌恶抵制,一方面却也成为儒家宽仁爱人思想的自觉履行者。
乍一看,他整天和大家在一起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特别爱开玩笑,对任何人都没有礼貌,尤其爱骂读书人“书呆子”。
但实际上,他又对人非常认真、诚恳,哪怕只是偶尔见过一面的人,无论是守门的保安还是卖小菜的街贩,再次见到的时候都会亲切得就像老朋友。谁要是在生活中真正遇到什么难题,刘邦口里会骂骂咧咧,帮起忙来却毫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