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1 / 8)

?

神算员外留偈语

砸缸司马笑佞臣

却说温州火灾发生后数日,已有两浙东路官员上奏朝廷,经过廷议,英宗皇帝下旨赈灾并追责,派五十九岁的副丞相欧阳修为钦差大臣带尚方宝剑赶赴温州。欧大人到了温州,经过周密调查,查明了失火原因,究其实质,乃是地方官疏于防范所致。特别是张宗古军纪不严,在火灾发生后,竟有上百人参与了趁火打劫。张宗古自知有罪,准备了许多金银珠宝想送给钦差欧大人疏通关节,甚至还想将张四姐他们救火救人的功劳据为己有。无奈这欧阳修大人仿佛包拯在世,竟然也是刚正不阿,拒不受贿,据实上奏了朝廷。

温州知州张用和兵马监押张宗古皆被贬官远调偏僻小城。许多参与了趁火打劫的官兵和不法之徒都被押至瓯江边斩首。

那个守城营训练都头常德利当然也没能逃过一死。

护国员外府一品夫人张四姐和“御鹰”崔廷芳夫妇皆受到朝廷褒奖。

欧阳修发放了赈灾粮款,待新任知州和兵马监押到任后与他们一起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并仿照京城的做法在各条街巷设置军巡铺,每铺五兵,负责防火巡查,昼夜不断。居民十家选一甲头,另九家各报一人入册,失火时由甲头召集本甲九人,连自己共十人参与救火,迟到或者不到要受到严厉的制裁。他们还在地势稍高之处建造了望火楼,派军士日夜眺望,以便及时发现火情,尽早报警。望火楼下修官舍数间,驻兵百余人以备救火。欧阳修还不顾疲累,他亲自监督,对几处幸存的木结构和茅草结构的旧军营馆舍进行了拆除改造后才打道回朝不提。

有碧松道人防患诗为证:

房里无人莫烘衣,烘衣犹恐带头垂。

执烛过防光燥物,吹灯要看火星飞。

水缸煞炭方为稳,木桶盛灰大不宜。

家中纵有千般事,临睡厨房走一回。

却说温阳县城往东南一百多里有个小镇叫康城,这康城地势平坦,四周环山,真乃遥望奇峰、瀑布、云松;近闻鸡鸣、犬吠、寺钟。是一个风光旖旎而秀丽,山川安详而静谧,百姓勤劳而淳朴的好地方。康城住有百十户人家,镇上还有一座名叫西明寺的著名寺院。

康城小镇依然是温阳县的辖区。

康城镇有个五十多岁的老员外姓解名诚,字善从。这解员外虽然家财豪富,却不是昔日东庄沿王半城那样的人。他为人正直善良,在温阳县东南的回龙川口一带百姓中有很好的口碑。解员外是当地里正,与本镇西明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