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自古天家最无情(2 / 4)

越沧海 无财无能言财 3553 字 2021-06-06

户汉民居住,占据的也都是海南岛北部的平原地区。西边面临北部湾的儋州,便是钱惟昱谋划开采石碌铁矿的所在,那里发展比琼州次之,汉人和黎族人几乎各占一半。至于岛屿南半部五指山区的振州和万安州,那就彻底没有任何汉化可言了;哪怕一千年后,那里都是以黎族自治县的状态存在的,如今自然是彻底地生番状态。

……

后世只要不是初中地理课不及格的学渣,一般都知道中国最大的铁矿,而且是富铁矿,乃是海南岛的石碌铁矿。这座铁矿的总储量,大约在含铁4亿吨规模左右。1980年的时候,石碌铁矿的储量占到全中国铁矿储量的70%。

而且相较于东北的本溪铁矿、安徽的马鞍山铁矿这些普遍铁元素品位只有30%的贫矿,海南石碌铁矿的铁品位高得出奇。哪怕是2000年以后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上标注石碌铁矿的平均品位在50%~57%铁元素这一档次,依然比国内其他矿高出三分之二之多。而1980年代的时候,因为富矿还没有被大量挖走,石碌铁矿的平均铁品位曾经高达62%!

要知道,哪怕是100%毫无杂质的纯氧化铁当中,根据分子量算法,铁元素品位也只有70%。所以,62%的铁品位已经相当于矿石当中九成都是氧化铁,其余杂质只有一成!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发指的高纯度。那么,为什么2000年之后,中学教科书上标注的石碌铁矿铁品位降级到了50%~57%呢?那是因为建国五十年来,已经挖走了石碌铁矿表层的两亿多吨富矿,在挖走两亿吨富矿之后,剩下的多是劣矿,才让这座矿床的品位下降。

所以说,在如今五代十国的时候,后面那个品位数据对于钱惟昱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在工业革命之前,哪怕挖几百年,也不可能用的掉两亿吨铁——要知道后世号称“富宋”的北宋巅峰时期,全国的年钢产量也才三千吨(灌钢法生产)、生铁产量勉强接近两万吨。按照这个标准,没有钱惟昱的蝴蝶效应的话,两亿吨铁够北宋朝廷开采锻冶一万年的了。

如果让历史自然发展,石碌铁矿要到清朝初年的时候才被发现。而石碌铁矿之所以会得名为“石碌”,是因为此地岩石色泽青绿,富含硫酸铜成分——也就是说,在清朝发现石碌铁矿之前,明朝的时候现在那里发现了石碌铜矿,才导致了石碌这个地名产生。

明末清初的探矿技术,可以说和五代末年、北宋初年相比没有多少进步。历史上石碌铁矿之所以还要再过六百多年才发现,其瓶颈并不是在技术层面上,而是在于海南岛的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