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不仅用汉文书就,一旁还写着一些圆滑如偏旁的字符。
柴荣看不懂这些字符,但是草草一翻,就知道这些奇怪圆滑的字符在这本书里非常之多,几乎每一个词条后面,都会点缀性的跟着几个这样的字符。
“冯相,此书究竟为何物?朕自古读书,不曾见过此书,居然命名为‘字典’?典之为物,又岂是随意可用的字眼。冯相将此书如此命名,想必是此书足可列入流传后世、教化天下的至圣典章了。”
“回禀陛下,这《汉和字典》,乃是在《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之上,供读书明理之童子启蒙用书之集大成者。不但在字形释意方面远迈前代各文,且在拼切字音方面,有亘古未有之巨大创新。臣以为,此书若能推广,不出十年,定然可使天下读书识字的人数,猛增数十倍。编纂之人,功绩不仅远过于蔡侯、昭明,直可追迹仓颉。”
“使天下读书识字的人数猛增数十倍?追击仓颉造字之功?冯老相爷,虽然你是朝廷泰斗、领袖文坛清流三十载。但是此言只怕也太过了吧?”
出言质问的,不是柴荣,也不是范质,更不是吴越来的林克己。而是今天一句话都没说过的、柴荣谋主王朴。王朴如今还没有爬到丞相高位,但是其谋略见识,已经让柴荣非常信重尊敬。后周朝中,但凡有点眼力见儿的,都知道王朴的影响力。
“王尚书不必过虑、老夫生平不说大言。此功劳确实可比仓颉,老夫也没有自吹自擂。因为如此大功,并没有老夫参与其中。扉页、序言上书就的编纂之人名姓,本不该有老夫——那不过是吴越国彭城郡王编修之时尊老敬贤,想要给老夫虚挂其名而已,老夫当初不过是给了他一点修书的建言。
今日吴越君臣恭顺有礼,亘古未见。老夫深受感召,不愿再为欺世盗名之事邀买虚名,因此情愿说清真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