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行人对于冯道的这件功绩可能听得云里雾里,不觉得这是多么旷绝古今的大功劳,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先要解释一下《五经文字》和《九经字样》这两部书是什么东西。
简单的来说,这两部书就是古代的字典;确切的说,是唐朝时候分别成书于唐代宗、唐文宗年间的两本字典。
这些字典里面取的字,是以儒家四书五经也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里面取的,然后再配以一些四书五经里面没有用到的但是属于常用字的文字,以四书五经的句读为解释,编纂的两部字典。可以说,没有这两部书,那么启蒙者想要学习儒家经典四书五经,首先在认字和粗通字义方面,就会多很多障碍。
其中《五经文字》注重的是“文”和“字”也就是指读法和字义,所以相当于如今采用“音序检字法”的字典,而《九经字样》偏重的自然是“样”和“字”了,所以用字形来检索文字,相当于当代的“部首检字法”字典。两部字典合用,就可以起到从读音和偏旁两方面为初学的读书人启蒙识字的功能了。
可以说,这两部书的出现,对于后来宋朝的文化昌盛,是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的,虽然宋朝后来重修了《广韵》等字典类著作,但是那也是从唐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把《五经》和《九经》杂糅而成的。
可是,在如今这个时间点,也就是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为止,这两部对文化普及非常重要的书稿,却还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两部书至今为止虽然成书近百年,却还没有被刻稿印刷过!此前所有的文本流传,都是靠的学者手抄!
因此,终唐一朝这两部书流传范围都不广。到了五代时候,那是武人的天下,读书人受到了严重的打压,除了冯道之外,别的读书人也没有这个威望和资源调度能力去做这件事情难过。
20年前,那时的冯道才刚刚50岁,他初登宰相的位置,觉得当时在位唐明宗李嗣源有可能是结束乱世的明君,所以他自己也想做一件名垂青史的事情奏请唐明宗拨款刻稿,广印《五经文字》和《九经字样》,宣化天下文教。
可惜这两部书很庞大,足足有一百三十卷,那个年代的雕刻印刷技术还是使用的雕版印刷术,每一页书都要用一块白桦木板细致雕刻文字,一百三十卷书全部刻好,需要几万块雕版,所以至今足足二十年,都还没有完成。而花下去的银两,也有足足几十万两了,冯道一度以为他这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