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唯有谯周老不死(4 / 5)

越沧海 无财无能言财 4278 字 2021-06-06

一个重大的利好,让此后一千年中国有了一个最稳定最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盐田区,那就是盐城。

因为淮河和黄河此前的冲击,盐城地区的近海水深很浅,同时淮北地区的气候导致其每年降雨比较集中,该干旱的季节很少下雨。同时日照也比较充足。

天气暖和、日照蒸发充足、沿海滩涂水浅、降雨季节规律,还没有大江大河搅动海水暗流、潮汐稳定。这五点是一个世界级的海盐生产区所应当具备的条件。淮河淤废后的盐城,就具备了这全部五点,才成为了此后千年中国最主要的食盐生产区。明清两朝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两淮盐运使”衙门雄踞国朝最肥衙门六百年,靠的就是这个进项。

此后一千年,盐城的劳动人民年复一年的在浅海筑坝围海、引入海水,随后堵塞入水口晒盐,取盐后重复这个循环……一块块盐田因为年复一年的冲刷淤积成为陆地,于是人类就进一步往海里扩展领土……千年之后,一层层淤废的盐田,就把苏北的海岸线往东海里面硬生生长进去了一两百里的宽度。这,就是古今中国地图海岸线变化的最大原因。

当然,如今这个时代,宋朝都还没建立,黄河也没有夺淮入海。盐城这个产盐圣地的地理条件也还没有成熟,华北地区其他沿海城市不是气候不符合条件就是被黄河淮河的入海水流冲刷以至于水文状况不适合晒盐。从全国的范围上来讲,隋唐五代的食盐产能和南宋以后的食盐产能还差很大一个档次。食盐的昂贵程度,也比南宋之后要明显,各种腌腊食品在中整个中国的流传范围也非常受限,因此食盐贸易的利润,比后世还要高的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蒋衮在听说平湖可以开发大规模的晒制海盐的盐田之后,双眸一下子亮了起来,几乎要泛出幽幽的绿光。只有作为阿拉伯商人的伍丁对汉人的盐政控制不甚了然,所以没有那般兴奋。

当下,蒋衮也不再矜持,向钱惟昱讨教起他口中的“晒盐之法”的具体生产方式。钱惟昱前世虽然是个比较渊博猎奇的工程师,但是对于制盐的细节倒是一知半解。只知道要靠潮汐涨落的时机把海水引入盐田然后拦起来蒸发,随后蒸发到快饱和之后把浓卤水再引到一个结晶成盐的池子里继续晒,而且结晶的池子要防渗水。至于别的技术细节,就不是他所能知道的了。

不过饶是如此,仅凭这一知半解的解说,也足以让蒋衮眼界大开,盘算起未来的美好前景了。

……

“这平湖晒盐,有四大优势,普天之下没有其他地方可比。首先这平湖地处南方,气候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