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文化侵略(1 / 4)

越沧海 无财无能言财 3260 字 2021-06-06

?

在宴席的最后,藤原道三在向钱惟昱陈述了遣唐使兴废始末之后,还是委婉地表达了“不与唐土之间发生外交往来,不过是僧侣和中央朝廷清贵们的意思,在西国地方,武家、豪族和实权的国司那里,对唐土尤其是吴越来的商团使节还是非常欢迎的”这样一番意思。

说白了,这也是地方实权派的一种表态。日本朝廷注重的是大义名分,地方实权派注重的是实际经济利益。尤其是西国地方的九州、四国两岛和本州岛西端的周防、长州等地。因为靠近朝鲜,又有来自唐土的贸易,本就是对外贸易开放政策的受益地区。或许关东那些穷地方的山猴子不喜欢开关,但是西国西方的实权派是肯定喜欢的。

所以,宴席的最后阶段就“在热烈友好的氛围中结束了,双方就共同关心的中日贸易和外交关系等话题交换了意见。钱惟昱表示会继续坚持对日贸易全年不中断的原则不改变,吴越的商船队会每年四季持续不断地为日本人民带来他们急需的奢侈品和其他祸害日本人艰苦朴素优良传统的物资”。

一顿饭,吃掉了钱惟昱三百匹湖丝绸缎的贺礼。不过换来了不少有用的消息,也和筑前地方的势力进一步结交好了关系,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的。

后面的三天里,船队呆在博多津安静的出货,筑前国的各个座商都在国司的要求下尽快腾出资金来进货。同时因为这波船队规模太大,当地的日本商人暂时也筹不出那么多银钱来进货。为了加快这个进度,不耽误更多的时间,钱惟昱还指示蒋洁茹和蒋正明发明了“期货契约”的交货方式——

也就是把有头面、有实力并且有筑前国司担保的几家当地日本豪商召集起来,给他们一个赊购吴越船队带来的货物的特权限额。只要签下认购契约,吴越一方就可以给他们按照一成的利息赊欠货款两个月。

他们进了货之后,只要及时运往各处出货,筹够了钱,或者是弄够了吴越船队返航时需要进的日本国产货——比如武士刀、玳瑁工艺品、折扇、粗选之后的铜矿锭、银矿锭、硝石硫磺等物资——然后在博多津的座商仓库里囤积好,等到吴越人最终回国的时候一并交割清账。

钱惟昱的这个贸易创举着实让蒋洁茹刮目相看了一番——当然,赊账购货原本早就是有的,只不过原本这个时代的海商还没有发明出诸如联保担保和政府担保之类的契约形式,也缺乏实力后盾来保障这些措施的实施罢了。

因为新的贸易举措,日本商人认购货物的筹资难度低了很多,虽然有一成的赊账利息,不过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