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三十二节(4 / 14)

大隋风云 猛子 12196 字 2021-06-06

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想问问三位,可有什么办法保住我的脑袋?”

“这件事不要急,不要急……”赵松似乎胸有成竹,“这一仗如果打赢了,秦公至少能赢得一段喘息时间,而在此之前,最关键的是对府军新兵的控制。如果我们能把这十五万府军、州郡兵牢牢抓在手上,宇文氏就翻不了天。”

“你知道宇文宪在河阳战场上为什么一泻千里?”高颎笑道,“因为宇文宪要保住自己的实力。你叫宇文宪消耗齐军兵力,他的损失也相当惊人,那么大战结束后,他拿什么对付你?”

李丹冷笑不语。

宇文达、宇文训、元伟、韦世康、李纶两天前就到了同州,他们带着新官制,和叱罗协、冯迁、高颎、苏威等人做最后的议定。

宇文达是太祖宇文泰之子,宇文训是晋公宇文训长子,两人都是此次官制修订的主要官员。

苏威详细解释了新官制。这份新官制基本上承继拓跋大魏的三省制,适当保留了大周六官制的一些内容。新官制的修改主要集中在中枢和朝廷诸府,九命制也恢复为九品制。地方官制则原封不动,依旧是州郡县三级。

中枢最高官职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位拟上公,非地位尊崇者不得居,因位高不列品。

二大(大司马、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是第一品。

中枢设三省,外朝尚书省,禁中中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的官职设置有尚书令和左右仆射(分别是二品和从二品大员),但它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尚书令之上又置录尚书一人,职掌与令同,但不负责纠察,这一点和大齐的尚书省设置如出一辙。尚书省下置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即刑部)、度支(即民部)和工部六位尚书。

如此一来,总揽权柄的中外府随即被撤消。

这个新官制李丹很熟悉,宇文护曾不止一次和他商讨过,但当时大周朝堂上宇文护独揽权柄,而现在有两位辅弼大臣,这权力分配就有问题了。

和大臣们商讨到半夜后,李丹留下了高颎和苏威,有些事他要问问。

“中外府撤消后,都督中外诸军事还有实权吗?”

“中外府是太祖所建,到宇文护独揽权柄后才代替了中枢,但它一直是众矢之的,原因很简单,自魏晋设都督中外诸军事以来,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它一直都是权臣篡僭的阶梯。”苏威说道,“这是朝堂上下一致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