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科的。他虽是在科室里,但他是下料工,是辅助工人。和他一起干活的下料工人,有十来个。他平时在单位里,纯是出工不出力的。故他的同事们对他这个人,有着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存在感。杜里仁调出去了,大家只是觉着少了一个能逗乐的款天阔地的聊天伙伴而已。于干活,那是一点儿影响也没有。
杜里仁平时经常因为贪杯而误了工作,他除了在科里,经常受到领导的批评,还因个人私生活的不检点,还经常受到保卫科的人的训斥。故而,他除了嘴皮子溜,脸皮特厚实外,他比他的同事们,还多了一个特长:他有一副老赖的性子。
杜里仁多出来的老赖性格,亦使他成了市场后援部一众讨债人里面的高高手。他一个人催回来的款,竟占了全部十几个人要回的款项的五分之一多。
洪江厂百分之以上的普通工人,从未有过出差的机会。杜里仁和与他一起进市场后援部的人一样,他们对于自己这辈子竟然还能享有出差这等美好之事,直是喜不自禁呐!
进市场后援部的人员,因一直都在基层从事生产工作,他们完全不懂得金融常识。他们进入市场后援部之时,便集中突击培训了一周的金融知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培养他们催款的技能。
一周后,杜里仁们便要或两两一组,或三人一组地,被分派至全国各地,催款去了。
到市场后援部的人,因为他们平时在单位里,就喜欢到处和别人吹牛谈天,所以,他们的群众关系,都是非常的好。很快,一帮人便热热闹闹地各自组队完毕了。
人员分派完毕后,只余下了杜里仁一人。因没人愿和他一组。
虽然,到市场后援部的人,在单位多是不受待见之士,但他们仅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不受所在单位领导的待见。而杜里仁则是多出了一条私生活不检点,外加他酗酒的名声在外,再加上在工作中,他还懒惰。他在厂里的名声,简直属于臭名昭著了。所以,大家在组成人员搭配时,便没有人愿意与他同组。
试想,谁愿意与一个酒鬼为伍呀?若是到了外地,这人发起了酒疯,自己得担负起照顾酒鬼的事小,跟着酒鬼丢人丢出了国内国际的影响了,谁愿意啊?所谓树要皮,人要脸不是?
市场后援部里一众人等分完了组后,仅有杜里仁一人落了单。可是,落了单的杜里仁,总不能让他一个人就此留在销售处里,什么事也不干地供养着他吧?可,也不能让他一人出门去催债。汪主任担心杜里仁粗俗不耐,又有着酒疯子的名气,杜里仁第一次出门,若让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