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1 / 3)

?

进了市场后援部的那些个和杜里仁一样,平日里都是在单位里吊儿郎当的人。他们是经常整日价不干活,到处和人款天阔地吹牛的主儿。所以,平日里,都少不得在单位开大会小会时,受到领导的敲打批评。

话说,洪江厂的领导们在开会时,他们洋洋洒洒地发言中,不约而同的都形成了一种教条式的开会模式。领导首先是总结过去工作的完成情况,然后,鼓动式的布置下一步的工作。然后,再表扬一下正面人物的先进事迹,同时,还要批评一下那些落后的、不好好干活的人。

先进人物,在洪江厂繁忙的生产现场,那是一抓一大把,领导不愁没得说的。

人都是喜欢听好听的话的,而对批评的话,都有着一股抵触的情绪。因而,对落后的、不好好干活的人物,一般来说,在开会时要点名批评后进人物的话,总会让领导有所顾忌。领导担心的是,怕批评的话重了,被批评的人,到时消极怠工,反而更会影响到其人的工作积极性了。于是,各单位的杜里仁们,就是为让领导们在开会批评落后的人物时,提供了满满的说辞。且一开大会小会的,领导们总要把杜里仁们提溜出来,批评一番。

杜里仁们就像是六七十年代中的那些地富反坏右分子一样,只要有什么需要批判的对象了,便会被领导干部们揪出来批判一通。

杜里仁和一帮与他在单位里一样不爱干活的人,都属于在单位里是属于爹不疼,妈不爱的人。就像小孩子,在家里若老是受到家长的责骂,日子久了,便会习以为常,疲沓了一样。杜里仁和与他在单位里有着相同遭遇的人们,因经常挨领导们会上会下的批评,他们对领导的批评,也习以为常了,也疲沓了。

其后,杜里仁们对领导的批评,便采取了如下的策略:这个耳朵进了,那个耳朵就出了。他们个个都练就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高深功力。

杜里仁与这些和他一起,都因在单位里因整天地吹牛款天、不好好干活,而被各自单位推出来的人一样,嘴皮子自然都练得挺利索的。同时,因经常受到领导的批评,脸皮练得也特别的厚实了。催款,恰恰就需要这样能说会道,且皮质厚实之功力呀。杜里仁们简直就像是为催款而专门特训过的、储备好的人才呀。杜里仁们后来在催款领域取得的胜利,使得各单位的头儿,无意中竟成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高级伯乐了。

进了市场后援部的一众人里,不是生产车间出来的人,只有极少数(因科室单位的人员,大多都是一人占一个坑)。杜里仁是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