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
总设计师对洪江厂的研制工作实力,是大为赞赏的。他一直力主洪江厂参与到此次新机的研制工作里来。只是部里基于地域性的考虑,且部长又是新上任不久,所以这一次才没有将洪江厂考虑在新机研制的体系内。
现在,部长听了钟汉源的专业陈述后,对钟汉源的专业实力,大为佩服。以管窥豹,他进而对洪江厂专家的实力,也觉着应该不容小觑(实是因钟汉源太也不像个专家的模样了,所以令得部长大人产生如此谬误)。
因为此次拿下新机型研制任务的主机厂家,他们现阶段正在生产的机型,也都是与洪江厂配套合作生产的。这些厂家的代表,怕部里新定的生产厂家,会因长期没有生产从而导致其技术不过关,到时候还会影响到自己厂的生产技术进度。更关键的是,新订的生产厂家,因长期没有进行过生产,凭其现有的技术实力,能不能研制出新品?就算能够研制出新品,其研制生产出所需的时间,能否跟得上新机的总体进度,又是一大问题。
这次部里之所以放弃洪江厂参与新机的研制生产,主要的理由,是洪江厂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
可是,洪江厂当年在那大山腹地时,洪江厂与这些厂的配套合作生产,就没有因距离的原因,受到过任何的影响。现如今的洪江厂,已搬迁到了省城(外界人士对如今的洪江厂所在地,是从地图上的地理位置来推敲的),洪江厂现在的交通状况,距离就更不会成为影响彼此间的合作的障碍了。而洪江厂的技术实力,在部里那是响当当的,这也是部里所有领导和专家,尽皆知晓的。
在听了钟汉源精辟的专业论述后,洪江厂这些之前的和现任的合作厂家,都纷纷力主此次研制新产品,继续和洪江厂合作。这些代表,就是郑胜仁到了部招待所后,积极联系的朋友。
最终,部领导和国防工办的领导、以及部队的领导,经过商议后,拍板:该型新机的研制生产,还是由洪江厂来干吧!
由是,郑胜仁和钟汉源两人,再次不负厂里的重托,终于为厂里拿下了这型新机种的研制生产任务。
钟汉源和郑胜仁回到厂里后,钟汉源便带领着他的团队,一头扎进了新产品的研制工作中去了。
钟汉源和他的团队,在新机研制期间,因新机机型没有可供参考的技术资料,他们查阅了国内外各种机型,尤其是与该机型相似的机型研制的相关信息,攻克了N多项关键的核心技术。最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总体设计方案。
在新机型项目的研制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