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感觉自己对于远东局势毫无办法,如今的他也只能够在这里等待了。好在,无论远东如何局势恶劣,但是因为其远离西方,对彼得接下来的战略影响力基本为零。
认认真真地写了一封信,彼得大概也是头一次这么认真地写信了。写完以后,交给隆多夫。很快,莫斯科堡再次派出了一支访清使团,人数大概二十人,通过陆路到达欧洲,辗转多国进入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在阿姆斯特丹港口买下一艘荷兰商船,走海路前往清国。
随着使团把彼得写给清国的国书呈递给康熙皇帝,远东的局势再一次地发生了巨大且深远的改变。然而,这封信至少也要等到大半年以后才能够送到清国皇帝的手上了,眼下的远东局势依旧糟糕透顶。
目光重新回到巴尔干半岛,四国战场。
因为彼得的俄军在东线的不作为,也就是故意减缓对东线土军的进攻力度,导致土耳其苏丹可以把全国调集的人力物力最大限度的支援西线战场.也就是巴尔干半岛的土军。
无论是什么时代,守城战术都是处于弱势一方的优选选择。彼得的俄军之所以能够屡次击败土耳其军队,很大原因在于当俄军处于弱势时,总是处于守势;而当俄军处于优势时,彼得总能够把土军调动起来迫使其与优势俄军进行野战。
显然,能够把敌人调动起来,就已经掌握了主动权。而丧失了主动权的敌人,打败仗也是再说难免的。比如说,现在的东线,俄军就掌握了主动权,而土军只能够被动防守。
联军大举入侵,巴尔干半岛的土军也是积极应对。现在的匈牙利,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靠近奥地利的归属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一部分靠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归属于土耳其苏丹统治。
联军由奥地利进入匈牙利,在土耳其所拥有的匈牙利卡其卡梅特大败土军,土耳其损失惨重,因此收缩兵力退回罗马尼亚边境,固守在他们在匈牙利最后一个据点,赛格德。与此同时托克力亲王率领的十万大军也终于赶到战场,双方目前在赛格德一线对峙。
经过数次大战,巴尔干半岛现在的双方实力对比: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率领的联军尚有十二万不到,托克力亲王率领的土军只剩下八万有余。并且实力对比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之中。
然而,因为俄军东线故意的不作为,使得土耳其的主要力量暂时可以集中到西线。显然,作为主力的奥地利和波兰立陶宛王国,总的实力是无法与土耳其帝国比较的。事实上,现在欧洲包括俄国在内,任何一个国家的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