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实有效,就要传命赵燕陈三国跟进实行。以便来日调集北隅粮草。支援北疆。
大凡乱世,每户都家无存粮,第一年太平虽然丰收,却只能吃饱了肚子,第二年丰收才会有了存粮,第三年就缓过气来了。
现在所见,北汉百姓渐渐恢复了血色,衣服也换新了。
尤其是这河东四郡,都说祝彪不善亲民政。可人家知人善任,大事不糊涂。民间市井繁荣,较之北汉其他各地,更胜过一筹。
中年人想着骆河北的新地。再有三日就可到了地界,马耕这一闻所未闻之‘物’,是否真的可行,就一问便知了。
广种薄收!‘广’的太大。‘薄’的不多,两者一相乘,得出的收益那是惊人的。
中年人一路走过河东。心中对祝彪越来越有信心。虽然还略有腹诽他不名臣择主而事,争做从龙之臣,好来日青史留名。对祝彪多与江湖纠缠纷争,也觉得他有些‘掉份’,但只要马耕之事可成,那效益对于唐王争霸天下,正可谓弥足有益。
北隅塞外千里之地,将成为唐英大军所想的粮仓。当夏王、宁王、梁王甚至朝廷在为粮草供给苦恼的时候,从北隅南下的粮车将源源不断地向北疆输运着‘血液’。
“先生,即已到河东城,何不进府拜会一下祝帅。也好让祝帅遣派一支精兵护送先生北上——”
两个护卫之一进言道。这一路上,他看到了不知多少个江湖高手,一些人虽然看起来是很好,可身上那股血腥味道,掩都掩不住。祝彪这段时间惹来了什么麻烦事,他们已经打听得到,实在是心惊肉跳,唯恐被哪一个魔头看不顺眼了,给糊里糊涂的做掉,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两位休要担心。我等这般直往北行才是安全,不引人之所瞩目。真要是登临祝帅的将军府,那才显露人眼,性命为之岌岌。”
中年人知道两个护卫担心的是什么,笑着安慰道。
……
东隅,从动乱中刚刚平息下的齐国。
淄博城内太尉府。
冷哼一声,镇国公田胜将手中的奏章重重的摔在了面前的案几上。
这些稷下学宫的老顽固,实在是欺人太甚!
本来经历了上一次宫变的稷下学宫,实力大减,田胜并没有多少把他们放在眼里。在他看来,稷下学宫虽然影响力还很大,并且有一先天高手坐镇,但具体的实力上面就是一般般。他的好侄儿,在上次的宫变中可是给稷下学宫的实权弟子来了次大瘦身大减肥。如今还在朝堂上的学宫弟子,在他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