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响。
是门开着的声音,不轻不重却正好惊醒店里的所有人。
浑身一颤,正在忙碌的小店掌柜脸上立刻浮现出习惯性的笑容:“诶,客官您来了,您坐好!”
一行人进来,掌柜年纪有五十来岁,在这个年代已是正经的老人,经营这个店有二十年,什么样的人他没见过?
这来的行人一露面,心里面就跳了一下。
中间一人,中年人,虽身着半新不旧的青袍,但是一身出众的气度隐瞒不了人的,后面跟着四个人,其中二人隐隐带着一股凛然之锐气,还有二人却相对年轻,风度翩翩。
拎着一壶茶,拿着茶碗,掌柜的赶紧走到桌前,倒上茶水,小心恭敬的问着:“客官有需要的么?”
中年人微微一笑,说着:“来几个菜,弄壶小酒,给他们弄大碗的饭!”
“好,您稍等。”
小店空间不大不小,一共摆了八张桌子,现在有着一半有人,对面的一桌,看样子就是商人。
“客官,您要的酒菜!”速度很快,点小二托着木盘来到桌前。
一盘白切羊肉,一只卤鸡,一盘炒菜,一盆汤,还有着一壶米酒,至于四大碗米饭,随后送来,四人都坐了,等中年人动了筷,就默默的吃饭,不时打量着周围。
“今年风调雨顺,田里庄稼长得好,夏粮丰收,这秋粮也是丰收。您算算看,一亩地三石半,官府收了税,自个家里能落多少?
要我说,来年这粮价还是要跌!”
中年人对面的一桌上,一个商人说着话,中等身材,略有些发福。
“你没算租子呢!”
“租子?祝大帅有令,租子不过四,比起外地的六成、七成,好到天上了。”
“这倒也是。祝帅治下,也就这点受人诟病。”
“屁的诟病,那是人太贪了。租子收到七八成,心肠黑透了。”
商人谈着,这桌中年人默默听着,也不说话,心中却暗叹。
北汉这些年日子好过了许多,阴山以南扩地千里,大大缓解了耕地矛盾。汉室朝廷虽然没有像祝彪这样直接下令的形势调节租税,却用千里之地来招纳贫民。逼的地主豪强不得不调低税租,善待佃户。虽然效果还不显著,只是普遍降低了一成租税,但只需再有三年太平,休养积聚,北汉民力国力就会有一次质的提升。
而且祝彪提议在阴山以南之地施行马耕,组织屯田,影响非常大。否则唐王不会把注意力调转到这里来,派出自己一行前来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