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场河渡矿坑太多了,不到五月端午,是没有办法理清楚的。
但不改革了,全国渐渐安定下来,许多人开始夸赞。其实说到底还是利益二字,皆担心改革继续执行下去,自己利益受到伤害。接着又传来一个好消息。
河东酒务的拍卖一一落实,朝廷得款九百一十三万多缗钱。
传到朝堂,一个个瞠目结舌。
须知整个河东酒务十年所得也不过八百万左右,其中还包括官吏的人力成本与杂费成本。拍卖后还有成本,但会下降八成以上。曾公亮盯着邸报,说道:“行知,若此,全国酒务也可以实现实封投状法。”
太划算了。
郑朗哈哈大笑:“明仲,不可能的,河东本在唐朝就以盛产葡萄酒闻名,这是独门产业,还且有曾布之功。”
曾布下去时,郑朗说了一句话,用范蠡派长子幼子去楚求次子不同结果证明,得之贵会珍惜,得之贱会轻视。就象买彩票一夜暴富的人多半守不住钱财,但白手起家的往往就能将财产守住。投状法钱越多,成本越高,这些商人大户才会珍惜,不仅仅是为朝廷敛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一点,河东地瘠,种粮食多半不适合,可许多地区适宜种葡萄,一旦葡萄酒业兴起,不仅拉动河东的经济商税,还使百姓多了一条活路。情形类似福建路的荔枝,仅是一个荔枝,养活了福建路多少百姓?
有了条件,西域工匠到来,带来了技术,为了聘请他们,朝廷动用了几万缗钱的成本,一千多万缗欠负发还,也有了资金,还有过这个成功历史,然而作为豪强,肯定希望用最少的钱帛,获得这个葡萄酒的生产销售权。这就要看曾布的嘴巴能力,不能动用武力的,只能用言语鼓励,激发富户竞相投标,才能使投状钱增加。
做得不错,不过曾布仍呆在下面,收了钱,多少得办点事,得配合大户们鼓励百姓种植。再晚一晚,春天过后,一年时间就浪费下去。
科举开始。王珪、苏颂、孙觉等人主持,仅录取进士三百人,省元陆佃。
集英殿殿试,郑朗进谏一句,节裁。
就是这二字,导致名额锐减,本来这次赐进士、明经、诸科乃第、出身、同出身,总八百二十九人。但此次仅五百三十二人。确实,裁官裁得太凶了,第二次第三次改制之下,陆续又减少了几百名官员,朝廷官员数量现在仅有一万八千四百人。并且有减无增,每年腾出来的空阙不过**百人次,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职官在眼巴巴地望着。多一个科举名额,等于又多增加了一名职官。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