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八章 并(5 / 7)

经过炭炉煅烧,在鼓风机与高温作用下,炭变成氧化炭,使铁中的氧化铁还原,释放氧气,还有其他一系列的化学过程,再经冷水一浸,杂质排除在铁的表面,经铁锤用力的敲打,铁更精纯。所以古代的百炼钢就是这样产生的。

铁水下来,制成盔甲,敲打一百次那不可能,但往往要敲打数次,除去杂质,这才煅造盔甲。原理古人说不出,但经过数千年的摸索,有一套完善的实用技术。

若是盔甲制工精良,一个大力士用刀也劈不穿,这很好地保护兵士的安全。实际不可能有那么多优良的盔甲,但最少能经过得起普通的刀剑砍上数次。若象殿中这具盔甲,那何必花重金打造盔甲?一具盔甲得多少钱?仅四十贯。这个钱用得还有何意义,不如让兵士穿上棉衣,还能挡一挡,又没有盔甲那么沉重。费用仅是几百文!

但不会那么严重,这几具盔甲是郑朗反复挑选出来的极品。

之所以如此,是一些工匠与官吏勾结,为了节约成本,好将钱省下来装进自己腰包,于是不经锤炼,便打造出盔甲。外表看起来,厚度有了,重量有了,铠叶具全,一样不少,实际是用大量杂质铁打造的,所以刀用力往上一砍,就象削豆腐一样。

可不管怎么说,若上了战场,那个兵士穿了这样的盔甲,会很悲催的。还不如不穿呢,象王吉那样,将兵人甲一脱,凭借灵活的身手杀敌,至少没有重量拖累自己,生命安全还能得到部分保障。

庞籍低下头不作声。

这似乎是郑朗的一个特点,将宋朝不好的事物,逐一放大,给皇上看。宋朝眼下还没有败坏到这地步,但又不知道郑朗做得对与不对。至少与欧阳修这些人相比,郑朗做事十分理智。

赵祯走下来,看着这些盔甲,科学道理他不懂,但盔甲的制作过程,他能明白,当太监一刀下去时,他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手掂了掂说:“朕很失望,这几具盔甲出现那个作监,那人之手?”

郑朗说道:“陛下,不用动怒,想想仓粮。”

赵祯蔫了。

郑朗又说道:“故臣有奏,我朝成立之初,制造军器有军器作坊、弓弩院、诸务诸季料籍,虽无明文规定,但多属胄部掌管,胄部又归盐铁部掌管,盐铁又归三司掌管。”

张方平脸成了苦瓜,想说,郑行知,不是这情况啊。

郑朗瞅了他一眼,事实与三司关联不大,这正是郑朗今天要说的,又道:“可归属一直没有真正明确定落,直到先帝才隐隐成形。陕西战争开始,因为需要大量兵器,陛下先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