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八章 并(4 / 7)

是三门渠,还有一渠。”

“何?”

“灵渠。一旦将灵渠扩大,整个岭南与江南会联成一线,其意义远超过三门渠。”郑朗道。现在对岭南根本不重视,想开发岭南,必须朝中各大佬支持,所以郑朗一次次的灌输,唤醒大家重视的意识。

赵祯听着两人对话,忽然说道:“回城,诸卿于崇政殿议事。”

今天看到的种种,对他冲击力太大了,不仅是两府大佬,也要群臣回去一道商议。而且设在崇政殿,可见他心中的慎重程度。

上了玉辂,心中忽然冒出一抹冷汗,还好,还好,郑朗对宋朝忠心耿耿,设法从契丹逃了回来。否则让契丹人收买,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里,又说道:“郑卿,让你那个学生也进殿议事。”

“喏。”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返回京师。

分尊卑坐下,赵祉看着居末的时恒说道:“时卿,你坐于你先生之侧。”

时恒紧张地看着郑朗,这不能坐,郑朗的下面是什么人?庞籍、高若讷,那一个人都能将自己活活踩死了。郑朗示意太监,搬来一个凳子,挪到郑朗身后,不算是正规的座位,与主次不相干了。这才让时恒坐下。

赵祯没有坐,走来走去,忽然问:“郑卿,何时才能推广实用?”

“臣不知,不过格物学要推广,如今多是我在指导,时恒主手艹作,人手太少。”

“可以设一监。”

“陛下,不用,请让臣奏一件事。”

“奏来。”

“在臣奏事之前,先请陛下观一样东西。”

“何物?”

郑朗手一招,招来一个西府的小官僚,在他耳边低语几句,这名小官出去。过了一会儿,在他带领下,让兵士抬来几具盔甲,标准的宋朝步人甲。很重的,一具盔甲重量是后来的四十余斤。

禁兵将盔甲放在大殿中退下,郑朗说道:“这是臣挑选的一些盔甲,你们看,厚度可有问题。”

招来几个武将,让他们看,并且让他们掂了掂重量,几个武将点点头说:“没有问题。”

郑朗又冲一个太监招手,让他过来,从外面禁兵手中拿来一把大刀,对这个太监说道:“麻烦你用力往下砍。”

太监不知郑朗何意,听从吩咐地用力往盔甲上砍。大刀下去,这个太监也没有多大力气,但就象切豆腐一样,盔甲被砍穿。君臣一起色变。

宋朝冶炼技术比以前发达,但这不是钢,而多半是铁。因此在铁水下来后,还要经过一道程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