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不得不这样做。
一切全部乱了套。
郑朗又用眼睛盯着赵珣,本来是让景泰率领伏军进入石门峡,景泰一去,只能交给赵珣率领。老种是智将,但不是冲锋陷阵的勇将,中军也要他坐下来侧应,配合自己指挥三军,出谋划策。
赵珣重重点了一下头,那意思说,郑相公,请放心我吧。
郑朗有些犹豫不决,按照史书记载分析,赵珣的能力在景泰之上,然而平定叛羌一战,让郑朗嗅到一丝危险。
这一战赵珣是立下大功,但对手只是一群散乱的叛羌,己方无论士兵数量或者战斗力,均胜过对方。换刘沪率领这支军队,同样可以做到。结果最后自己增加一万兵力,刘沪在后方依然遇袭。
说明稳妥上,赵珣还有欠缺之处。
后来喊来他议策,与老种相比,又能看到赵珣的差距。
对手不是叛羌,而是野利遇乞,姓质完全不同。
在诸将当中,赵珣已经算是好的,而且胜在年轻,有成长的空间,郑朗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说道:“赵将军,景泰那支军队便交给你了。另外刘沪将军也随行作为副军,相互侧应。”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继续用刘沪相互配合,弥补一些赵珣的不足。
“喏。”赵珣挺起胸脯答道。
郑朗又与老种进行商议。
范纯祐说道:“郑相公,要不要我回去,让父亲派出一支援军。”
此时在筑细腰城,环庆路出的主力军队,不但有杨偕,还有也被范仲淹看中所赏识的杨文广。
不得不承认,范仲淹很有识人之能。
葛怀敏不行就是不行,所推举的狄青、杨广文、郭逵等,皆成为名将。
他离开延州,将杨文广也带到身边。
此时就在细腰城,与灭藏三部交战时,杨文广又再次立下大功。
但对范仲淹,郑朗始终有些不信任,犹豫片刻说道:“好,你立即回去,让你父亲最好能派出杨文广与一万以上的人马,对我这边支援。”
范纯祐领命离开。
再次商议,不得不改变计划。
也是狄青料到的,一旦抓到太子,野利遇乞会拼命的,所有原来制订的计划全部要更改。
因此派刺探迅速回来禀报。
粗粗的制订大方向,下令将后方渭州城的炸药与抛石机带来,到了关健时候,不敢再藏拙。还从各州征集五千名弓箭手,一是增加实力,二是准备筑城,与野利遇乞进行一场持久的战斗与谈判